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优秀论文 > 文章内容

理想主义和时政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理想主义和时政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2万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理想主义和时政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4

理想主义和时政论文范文

理想主义和时政论文

目录

《徐小斌理想主义的一颗棺材钉》

本文是有关理想主义和时政论文范本和理想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大学三年级发第一篇小说 图/受访者提供

迷宫的出路是形形色色女性的命运.有人繁华一时却孤寂一世,有人执着虚荣也为虚荣所困,有人毕生寻爱终被辜负,有人长袖善舞处处逢迎,有人守着纯粹自我毁灭,也有人万般无所谓只求潇洒.描述了五代女性命运的《羽蛇》,横跨清末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百年女性历史,是此中种种魔幻瑰丽的最好脚本.那里面多多少少有徐小斌自己和她家族的影子.

徐小斌是家中的三女,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她本是家里最受宠的幺女,但随着弟弟的出生,一切都变了.《羽蛇》里有一个细节是她的亲身经历:弟弟刚出生时,她出于好奇按了一下婴儿软塌塌的鼻子,顿时引来母亲暴怒,一脸嫌弃地将她推开.

敏感而早慧的徐小斌立马明白了自己在母亲心里地位的变化.她无法理解,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母亲为何有如此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为何会说出那些难听的话伤害自己的亲生女儿.

那些话像刀子一样割在徐小斌心上,许多年后又刻印在稿纸上,成了她几乎一生都在隐隐作痛的伤疤.尽管徐小斌从小到大都是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每次带回奖状,母亲几乎看也不看一眼.类似的情节在《羽蛇》里,是女主羽在学校画了一幅绝美的蓝色雪花,本想“献给我的父亲母亲”,画还没送出,弟弟出生了,没人在乎羽在哪里——最后,那幅画皱巴巴躺在垃圾桶里,被大雪覆盖.

“你问我现在原谅了我妈吗?”徐小斌压低了声音,凑近了摇头,“说实话,没有.”

“所有的孩子被母亲抛弃的结果,是伴随恐惧流浪终生”,徐小斌常说的这句话是她自己的写照.她了然自己人性中阴暗与欲念的角落,诚实地面对与书写,却不固宥于此,而是超脱到幻的异地,在小说里寻找唯一、精神性、纯粹的灵魂寄托之所——有时,它们以爱情的面貌出现,有时则是某种带着神秘色彩的信仰领地.

好在还有父亲的爱,让徐小斌不至完全心理失衡.

父亲总是支撑她的那个人:当年叛逆的她为了离开家庭自愿报名上山下乡,16岁瞒着家人跑去销了北京户口,被分配到黑龙江的农场,家人到火车站送别时,是不舍的父亲给她买了一大袋冰棍;后来徐小斌在天寒地冻的东北某兵团连续几天高烧不退,还是父亲千里迢迢赶来,打地铺睡在师长办公室门口,苦苦恳求师长破例把女儿转插到北京郊区;80年代徐小斌在《北京文学》《十月》《收获》发表小说,也是父亲最为她骄傲.

年轻时的徐小斌心里总向往那种瞬间绚烂的永恒,哪怕以自我毁灭为代价.她的小说里常出现两条路的抉择:一条是幸福的世俗之路,一生没有大起大落,平淡喜乐;另一条是波澜壮阔、或可名垂青史之路,但生前惨淡崎岖,寂寞孤苦.

早些年,徐小斌笔下的主角总是选那条崎岖壮阔的道,精神和灵魂高于肉体,就像《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结尾,景焕试图脱轨掉入冰湖,死前却看到了最美的弧光.反反复复,本质上都是《海的女儿》的故事——人魚公主为了救王子失去了声音、忍受行于陆地步步如刀割的痛苦,然而王子醒来后却误认他人为救命恩人,人鱼公主重归大海时,看到了阳光下闪耀着的最美的泡沫等

这是徐小斌七岁时,父亲讲给她的安徒生童话.

在处世之道上,徐小斌有一种和年龄不相符的纯真,或者说执拗.她到五六十岁的年纪也没学会圆滑,十几年前,也因此遭遇了痛苦的精神危机.

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正是中国市场经济大潮涌起之时,文学渐渐式微.徐小斌犹记得自己80年表小说时,无论是《请收下这束鲜花》《河两岸是生命之树》还是《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都能收到上百封全国读者的来信,字里行间表达终遇知音之感激、探讨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分享对人物的爱憎.

她也怀念那时人人读尼采、海德格尔、萨特,讨论文学哲学与人生,怀念80年代的北大——自从“”结束后考上财经学院,她就成了个“不安分的学生”,几乎每周都骑着破车往北大跑,一周至少两三次,蹭各种讲座,比如金开诚的文艺心理学、袁行霈的诗歌讲座.“那时,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向我们打开一道门缝,所以门外的景色也就格外鲜艳夺目.”

现在想起80年代的种种,徐小斌多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当年,无门无路的无名作者仅凭投稿到编辑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竟然能够得到认可——1983年,她在宗璞的鼓励下把第一个中篇《河两岸是生命之树》寄到《收获》杂志社,一周内就接到了去上海改稿的电报.她津津乐道于第一次去《收获》编辑部的故事:编辑郭卓老师手持《收获》为接头暗号在车站等她,上了编辑部的楼梯边走边喊:“接来了,是女的!”

也是那次,她在巴金女儿、《收获》时任主编李小林家中见到了巴老.“当时巴老从一个房间慢慢走向另一个房间,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和蔼的笑容,尽管内心充满崇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甚至连一句通常的问候也说不出来——不知为什么那时我觉得凡心里的话表达出来就会变味儿——尽管那一年我已年届三十,但心理年龄上却缺乏一个成长期,人情世故方面基本为零,甚至负数.”1996年,芝加哥,徐小斌与画家周氏兄弟2011年,徐小斌与莫言在首届中澳论坛图/受访者提供

市场经济席卷而来之后,她愈发显得格格不入——本来在那个年代她的所思所想已经够格格不入了.

“2006、2007年那会儿,让你痛苦的究竟是什么?资本?市场?”

她摇摇头,说了两个字:“关系.”

“我始终认为世上的人大抵分为两种,有灵魂的和没有灵魂的.有灵魂的人就有痛苦,而没有灵魂的人,既无前生又无来世,是一群注定在今生一次性消费的人,这样的人群其实十分可怕.他们混迹于茫茫人海之中,无信仰,无道德底线,更无自省精神,他们有的只是永不满足的,和能够达到这些的手段,他们混淆了视听,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极端蔑视任意践踏,对于世间的物质巧取豪夺贪婪索取,如果这样的人再攫取了作家的头衔,那便是大不幸了.但更不幸的是,这个时代恰恰提供了滋生和繁殖这种人的肥沃土壤.

最近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来信问,《羽蛇》的卷首语‘世界失去了它的灵魂,我失去了我的性’,究竟应当如何解释?我说,我的意思是这个世界早已堕落成为一个物质世界,而失去了它的精神世界,也就是灵魂.而这个‘我’,其实是一个大我,也可以说是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更确切地说是中国优秀的知识女性,实际上长期受着难以忍受的戕害(也许已经麻木了)——这戕害或许来自整个男权世界——作为中国女性的最本质的‘性’,早已迷失了.”

80年代末有一段时间,徐小斌苦闷至极,常常呆坐半天一字未动,只好拾起“女红”,打毛衣、做衣裳.

有一天,她无意中用铅笔刀把一张黑色废纸刻成一个黑女人,衬在白纸上,竟别有韵味,于是一头钻进了刻纸艺术.1990年,有绘画基础的徐小斌在美院画廊举办了自己的刻纸艺术展.喜爱民间艺术的艾青摇轮椅而来,细看了全部作品,对她说:“你这每一幅都是原创,想法很独特,应当拿去发表啊.”

黑纸白孔的宇宙给了她暂时的休憩.

徐小斌的正职是央视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编剧.电视剧要平衡大众、市场、资本等各方力量,个中关系错综复杂.为《弧光》选角时,导演特意带一位女演员与徐小斌一同进餐,百般暗示她女主角的人选,她愣是没听出来,还在绞尽脑汁搜寻自己认为适合的形象.

她还有一项棘手的日常工作:與想从剧本中捞油水的关系户打交道,出面当“坏人”劝退他们.只要涉及文学和剧本,她以前总会不留情面地直说哪里不好,劈头盖脸,不怕得罪人,对各种明示暗示的利益嗤之以鼻.文学评论者胡行舟的观察让她深以为然:她的作品表面看似充满神秘主义的巫气,骨子里却极其典正雅丽.

后来,徐小斌把自己在编剧行业中看到的种种世间怪相糅进了中篇小说《入戏》里,令人啼笑皆非又有几分心酸——了解徐小斌经历的人,大概能猜到有几分是在写她自己.她明明是行业的局内人,却总像个冷眼旁观的局外人,在周遭视她为“不识进退”的“失败者”时,她仍要在结尾里写:“这世界,一定有另一种终结.”

可时光到底是会改变一个人的.67岁的徐小斌还是没学会世故,但好歹学会了迂回和委婉,懂得了“或许不用这么直接”.

“但你骨子里妥协了吗?”

“没有.不可能的.”她笃定而迅速地摇头,继而大笑起来.

在令人怀念的80年代,她曾认识一位在演讲台上慷慨激昂、逻辑清晰的北大男生,她开玩笑说他是“理想主义的最后一颗棺材钉”.然而她知道,自己又何尝不是另外一颗?

这股执拗,让她至今还在用写作自我折磨,深刻地领受着写作带给她的“销魂的酷刑,极乐的苦痛”.她想,这大概就是她的命.

(参考资料:徐小斌《羽蛇》《德龄公主》《炼狱之花》《海火》《花园》《蜂后》《别人》《入戏》《密语》《夜谭》等作品,陈晓明《梦想成精——徐小斌的小说世界》,戴锦华《自我缠绕的〈花园〉——阅读徐小斌》,《徐小斌:八十年代琐记》,胡行舟《女王的两个身体——徐小斌素描》等,感谢作家出版社对本文提供的帮助)

此文点评:此文是一篇关于理想方面的理想主义和时政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理想主义和时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理想主义和时政引用文献:

[1] 理想主义和时政论文范文资料 关于理想主义和时政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2500字
[2] 理想主义和时政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理想主义和时政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2万字
[3] 理想主义和时政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理想主义和时政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理想主义和时政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理想主义和时政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2万字》word下载【免费】
理想主义和时政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