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参考文献 > 文章内容

会计学年论文摘要怎么写 会计学年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会计学年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8

会计学年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2. 第二篇摘要范文:某医学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3. 第三篇会计学年论文摘要: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及分担
  4. 第四篇会计学年论文摘要模板: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成本计量实证研究
  5. (三)校部地区教研室规模效率评价1、生师比与生职比中国医科大学生师比为44,生职比为15.
  6. 第五篇会计学年论文摘要怎么写: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7. 第六篇摘要范文:我国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与分担研究
  8. 第七篇会计学年论文摘要范文: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研究
  9. 第八篇会计学年论文摘要格式: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成本核算
  10. 第九篇会计学年论文摘要: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11. 第十篇摘要范文:变革下的本土化进程

【100篇】免费会计学年论文摘要范文,可用于会计学年论文摘要写作参考研究,为你的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提供有价值的会计学年论文摘要范文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处于由国家统管的单一模式,政府包揽了高等学校办学的全部经费,形成了高等学校较为单一的经费来源渠道,高等学校只是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经费数额完成必要的支出,无需考虑学校自身的教育成本问题,从而导致了高校缺乏必要的成本观念,成本意识薄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来源的单一渠道逐步被打破,教育投入多元化的局面逐步形成.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高校管理层、债权人、投资者及潜在的投资者等相关各方对教育成本信息关注度快速提升,客观上要求高等学校能够提供准确、及时的教育成本信息,以满足其决策需要.

然而就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成本领域整体研究状况而言,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方面的研究尚处探索阶段,亟需构建一套与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相衔接、规范、全面且可操作性强的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鉴于此,本文在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了国内外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研究成果,采用规范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紧密结合高等学校的未来发展,从高等学校这一微观角度,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论述并结合高校未来发展,设计了一套较为全面、系统、明了、易于理解和掌握的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以期推动高等学校教育成本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并为解决现实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中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提供思路.

本文分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中相关问题的界定、研究的内容及方法以及主要创新点.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该部分主要对国内外学者在教育成本核算所做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第三部分是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实施基础.分别对教育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基础和基本前提进行了必要研究.

第四部分是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问题研究.作为文章的主体,该部分主要阐述了以下观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与企业成本核算有同有异;由于高等学校提供的是高等教育服务,所以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对象也就相应的确定为高等学校向学生所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务,因此将其成本计算期定为学年度而非我们所习惯的月度,相应的成本结转,既考虑了高等学校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特殊性,也减少了核算过程的工作量.同时,鉴于高等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种类繁多,本文将成本核算对象界定为高等学校向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的全日制学历教育服务.另外,本文认为,高等学校在教育成本核算过程中,除了应遵循相应的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之外,还应该遵循配比、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区分经常性支出和专用支出等原则,以向相关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且详实可靠的教育成本信息.

由于当前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遵循的是收付实现制,尽管2009年财政部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在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中实行“校正的权责发生制”,但毕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目前看来,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难点仍在于如何协调成本核算应遵循的权责发生制与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收付实现制之间的矛盾.根据这一情况,本文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以现行的高等学校事业支出的核算为基础,通过单独设置成本核算账户,结转各项事业支出,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并结合我国当前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的现状和教育成本核算的特点,将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归纳为:教育成本、间接成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累积折旧、固定资产清理、养老保险费、引进人才费用;同时为了有效的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将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按照其经济内容分为人员经费成本、公用经费成本、资本性成本、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成本和其他成本五个项目.并结合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特点,将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划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获取教育成本核算所需的财务与非财务资料

第二步,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核算期

第三步,设置教育成本核算科目

第四步,记录、归集、分配、核算教育成本

第五步,编制教育成本报表

第五部分论述了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特殊问题.该部分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过程中涉及到的诸如科研支出、固定资产折旧、职工住房补贴、职工养老保险费、高层次人才引进支出如何计入教育成本等特殊问题进行了相应探讨:

就科研支出而言,由于高等学校的科研活动非常复杂,为了既能够科学合理的确定高等学校教育成本,又便于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应将专门为教学服务的科研支出和国家及省部级单位拨款所设立的重大项目的科研支出计入高等学校教育成本;而技术转让、科技咨询和横向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科研支出不计入高等学校教育成本.

就固定资产而言,按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各类支出中不包含固定资产折旧因素,但由于固定资产是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其磨损价值也应得到足够的补偿.因此,为了正确地核算高等学校教育成本,建议将固定资产磨损价值以折旧费的方式计入教育成本.

就职工住房补贴而言,建议高等学校在教育成本核算中,将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按月发放给无房老职工和1999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新职工的住房补贴资金,计入教育成本;对于已经福利分房的职工享受的住房福利费,以职工住宅折旧费的形式计入成本.发给1998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无房老职工的一次性住房补贴资金,数额巨大的,采取按学校教职工平均工作年数(即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之间的年数,一般按30年计算)的方法进行分摊,按年度分摊额计入教育成本.

就职工养老保险费而言,由于我国高等学校目前还没有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因而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中相应的也就没有养老保险费支出.然而,从长远发展来看,在职教职工的养老保险费用应该是教职工劳动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将与提供高等教育服务有关的在职教职工的养老保险费用计入教育成本,才能准确地计算出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这样就需要以一个合理的比例,模拟计算出与提供高等教育服务有关的在职教职工的养老保险费,并将其计入教育成本.

高等学校为保证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引进高层次的教学和科研人才,引进过程中必然会为其支付诸如科研启动费、安家费等一系列的费用,从而形成了人才引进支出.这些支出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学校的日常教学没有太大联系,而纯属人事工作.但从实质上来看,这些高层次人才引进后,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使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必要的提高,并且直接或间接的服务于学生,因此,这部分相应支出也应计入相应的教育成本,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第六部分是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实例.以H师范大学真实的财务数据为例,按照本文设计的方法和程序核算了H师范大学2009-2010学年的教育成本,验证了该方法和程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为其他高校的教育成本核算开辟了全新的思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第七部分对教育成本控制、分析及成本信息的披露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第八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的创新主要集中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核算体系三个方面.从高等学校这—微观角度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进行研究,首次将科学发展观思想引入研究内容,并首次对人才引进成本进行了相应研究,力争通过对包括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控制及成本信息披露在内的新的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的研究,构建一套与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相衔接,全面规范、可操作性强的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及方法.

第二篇摘要范文:某医学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经费的筹资渠道由单一的国家财政拨款逐步过渡到以国家、社会、受教育者个人为主的多种形式.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费紧缺已成为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正确核算教育成本,控制不合理支出,减少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金效益,建立科学的教育成本管理机制已成为高校管理者的普遍共识,许多教育财会工作者也正在积极努力探索,力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目前,我国的教育成本核算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没有统

的核算制度和标准,本文运用会计调整法对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成本进行核算,以探求为建立一种可行性的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和标准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某医学院校校部地区各级机构的教育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一)资料来源

由某医学院校计财处、设备处、人事处、房产科、实验动物部、研究生院、教务处和科研处等相关单位提供所需数据.调查期间为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学年.

(二)成本项目分类与数据处理

1、成本项目分类

根据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的《高等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中提出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原则,即权责发生制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分类核算原则,构建成本核算体系和确定教育成本项目:全校及院系生均成本项目分为工资(工资、养老保险、公积金、公费医疗费)、公务费(公务费、业务招待费、助学金)、业务费(业务费、实验动物购置费、药品材料、其它考务费、实习费、科研支出、设备购置费)、折旧费(房屋折旧、设备折旧、家具、图书折旧)、修缮费.对于公共成本采用多重系数分摊方法进行分摊.


https://www.mbalunwen.net/kexueqianyan/063145.html

2、数据处理

通过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会计调整法对所收集的全部教育资源资料进行分项整理和转换.

结果

本文对医学院校整体,以及该医学院校具有代表性的学院进行核算研究,即:基础医学院、法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

2003—2004学年某医学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结果:

2003—2004学年某医学院校全校学生总数为18654人,折算后全校标准学生数为12689人.学校教育成本19323.40万元,年生均成本1.52万元.该医学院校生均培养周期成本为7.10万元;基础医学院年生均教育成本为0.95万元;法医学院年生均成本为3.27万元;公共卫生学院年生均教育成本为3.99万元.

2005—2006学年某医学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结果:

2005—2006学年某医学院校全校学生总数为23470人,折算后全校标准学生数为15979人.学校教育成本25519.12万元,年生均成本1.60万元.该医学院校生均培养周期成本为7.48万元;基础医学院年生均教育成本为1.17万元;法医学院年生均成本为1.73万元;公共卫生学院年生均教育成本为2.43万元.

会计学年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学年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5000字专科论文、3000字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会计学年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会计学年论文摘要范文选题

2007—2008学年某医学院校教育成本核算:

2007—2008学年某医学院校全校学生总数为25901人,折算后全校标准学生数为17859人.学校教育成本30192.68万元,年生均成本1.69万元.该医学院校生均培养周期成本为7.97万元;基础医学院年生均教育成本为1.21万元;法医学院年生均成本为1.87万元;公共卫生学院年生均教育成本为2.42万元.

结论

采用会计调整法对医学院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具有可行性.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料,进行核算成本,以满足学校成本管理的需要.

第三篇会计学年论文摘要: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及分担

1997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免费向成本补偿的过渡.高校教育的收费标准一再走高,面对日益加大的家庭经济负担,同医疗、住房、社保等社会问题一样,教育收费高也成为国家、全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原因:其一是国家投入不足,其增长力度跟不上规模扩大的速度,其二是教育成本不明,导致政策失效,其三是教育成本不断膨胀.在高等教育成本投资的各分担主体:政府、高校、个人及家庭中,高等学校是进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主体,其行为直接决定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工作的进展与实施效果.但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高等院校自身没有进行成本核算的积极性,缺乏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动机,加之高校相关制度及配套制度改革滞后不利于高校教育成本的准确核算.高校教育成本究竟是多少高校教育成本应包括那些项目如何计量成本应该如何分担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写下了本文,除导论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外,主体内容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高校教育成本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通过对成本、教育成本、高等教育成本、高校教育成本的理论解释,得出了高校教育成本概念,所谓高校教育成本是高等学校为培养学生所耗费的全部教育资源价值,但它不包括学生个人或其家庭为接受高等教育而耗费的价值,也不包括政府、社会及个人由于实施或接受高等教育而减少或放弃的收益.全面分析了高校教育成本的四大特性:(1)成本补偿的间接性,(2)成本的区间性,(3)教育成本的递增性,(4)效益在时间上的不配合性.

高校教育成本的研究,有利于限制那些不必要的开支(包括人、财、物等),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使有限的资源用在发展的刀刃上,发挥最好的效益.因此,实行教育成本核算是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改善管理、提高办学效益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二部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基础理论

教育成本核算问题从60年代初提出,到90年代末还停留在理论讨论上,主要原因是教育成本核算环境的限制,因为高校属于非营利组织,传统上不计算盈亏,不核算成本.高校这种属性使得教育成本核算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要准确核算出高校教育成本,就必须确定教育成本核算的基础理论.(1)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2)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受益原则,(3)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主体:进行成本核算的高校,(4)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单位学生每学年接受的高等教育服务.(5)高校教育成本的成本计算期:8月1日———次年7月31日,(6)高校教育成本项目的设置,将成本划分为直接教学成本和公共教学成本,设置成本科目七类:教学费用,行政管理费用,学生事务费用,行政、教学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服务费用,其他费用.

第三部分,高校教育成本的具体核算

在核算教育成本前,必须先界定高校后勤支出、校办产业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住房支出、科研支出、非学历教育支出等支出的性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实务问题包括教育成本核算的程序设计和科目设置,账务处理设计,教育成本报表的设计等.参照企业成本核算的程序,教育成本核算程序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在“单轨制”核算的思路下,确定成本对象和成本计算期,设置成本科目和成本计算单,记录、归集、分配费用,计算成本,编制成本报表.

第四部分,高校教育成本的分担

高等院校教育成本分担体制主要是指高等教育各投资主体分担教育消耗总成本的比例和运行方式.中西方的教育成本分担体制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说对教育价值功能的认识深化是构成分担体制变化的思想基础.

近年来,虽然我国政府仍是高等教育成本的主要分担与补偿者,但随着全国各项经济指标的提高,国家对高校教育经费拨款却一再减少.事实上,目前学费收入已成为高等学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大学学费指的是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高校向学生收取的部分或全部培养成本,国有高校收取的是部分培养成本,民办高校收取的是全部培养成本.也就是说,对高等教育的举办者来说,学费是教育成本的补偿.学费的收取,不仅要依靠准确的成本信息,还应考虑群众承受负担的能力,高校地点、教学质量、专业等差别.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合理收费的基础上,完善收费制度、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等相应配套制度,以实现教育公平.

第四篇会计学年论文摘要模板: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成本计量实证研究

目的

教育成本是政府制订学费标准、为学校拨款的重要依据;是居民、学校和政府进行教育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学校管理的有效工具.但是,由于受计划经济办学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教育成本意识和教育成本约束机制,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此外,高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与绩效评价严重脱节,重产出轻投入,在起点和过程不公平的基础上的学科和教师之间的竞争方式削弱了高等教育主体功能,威胁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讨利用教育成本计量技术测算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成本、教研室的教育资源存量作为评价绩效的方法及利用生师比、生职比、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评价高等医学院校的规模经济效益,对于建立高校教育成本约束机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提升教师工作动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中国医科大学校部地区各级机构的教育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一)资料来源

由中国医科大学计财处、设备处、人事处、房产科、实验动物部、研究生院、教务处和科研处等相关单位提供所需数据.调查期间为2003—2004学年.

(二)成本项目分类与数据处理

1、成本项目分类

根据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的《高等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中提出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原则,即权责发生制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分类核算原则,构建教研室成本核算体系和确定教育成本项目:

全校及院系生均成本成本项目分为工资(工资、养老保险、公积金、公费医疗费)、公务费(公务费、业务招待费、助学金)、业务费(业务费、实验动物购置费、药品材料、其它考务费、实习费、科研支出、设备购置费)、折旧费(房屋折旧、设备折旧、家具、图书折旧)、修缮费.

教研室教育资源存量及效益评价项目分为工资(含养老保险)、房屋折旧、设备折旧、设备购置、药品材料、实验动物、指导津贴.

对于公共成本采用多重系数分摊方法进行分摊.

2、数据处理

通过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会计调整法对所收集的全部教育资源资料进行分项整理和转换.

(三)统计分析方法

调查数据由SPSS12.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秩和检验.本研究主要针对中国医科大学各级部门教育成本,内部资源构成及学校的规模效益进行了实证计量研究.

结果

一、2003—2004学年中国医科大学教育成本核算

2003—2004学年中国医科大学全校学生总数为18654人,折算后全校标准学生数为12689人.学校教育成本19323.40万元,年生均成本1.52万元.临床本科生培养周期成本7.11万元,各学院年生均教育成本分别为:基础医学院0.95万元,法医学院3.27万元,公共卫生学院3.99万元,信息学院3.76万元.

二、2003—2004学年中国医科大学校部地区教研室及部系教育资源存量情况

(一)校部地区各教研室教育资源的比较

将中国医科大学校部地区64个教研室按教育资源存量及教育资源存量人均年消耗量分别由高至低分为四个教育资源组,分别为高资源组、偏高资源组、偏低资源组、低资源组,并分别对4个资源组进行t检验之间发现其差异都具有显著性(P<0.01).

(二)校部地区五个学院人均教育资源存量比较

对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法医学院、社会科学部和信息学院人均教育资源存量进行比较,对五个学院人均教育资源存量进行秩和检验,发现社会科学部与基础、公卫和信息学院的教育资源存量之间有明显差异(P<0.005).对中国医科大学校部地区各学院房屋、设备及工资等教育资源构成比例进行比较发现各学院资源构成比例具有一定差异,房屋项中信息学院所占比例最小1.38%,设备资源项中基础医学院所占比例最大50.29%,工资项中社科部所占比例最大87.16%.

(三)校部地区教研室规模效率评价

1、生师比与生职比

中国医科大学生师比为44,生职比为15.

2、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评价中国医大规模效益

对中国医科大学校部地区各教研室的劳动和资本投入及产出进行分析,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评价高等医学院校的规模效益,所得结果不理想,说明该数据资料不能拟合该模型.

3、教研室教育资源与产出关系

在中国医科大学的教研室水平上,将指导津贴、房屋折旧、设备折旧、设备购置、药品材料和实验动物作为成本项即自变量,教学学时数、科研折合学时数和论文折合学时数作为产出项即因变量,利用SPSS12.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中国医科大学的教育成本与各项产出之间不存在依存关系.

4、比较各教育资源组的产出情况

将四个教育资源组(按教育资源年消耗量)的各种产出进行秩和检验,发现高资源组与偏高资源组的各项产出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低资源组与其他各组的各项产出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讨论

1、教育成本计量

教育成本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经过维泽、舒尔茨、科恩、莱文、王善迈等多方学者的探讨,教育经济学界达成了对教育成本的共识,即教育成本是为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服务而耗费的资源的价值,它既包括以货币支出的教育资源的价值,也包括因资源用于教育所造成的损失.本研究以中国医科大学64个教研室为研究对象,本着2005年出台的《高等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中提出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具体原则,即权责发生制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分类核算原则确定教育成本核算项目,核算教研室的教育资源存量时,将项目确定为工资(含养老保险)、房屋折旧、设备折旧、设备购置、药品材料、实验动物、指导津贴.计算各教研室的教育资源存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医科大学教育资源在分配上有着明显的不均衡性,各教研室资源配置有差距.

2、调整校部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结构

从本次研究结果看,调整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资源投入结构,加强人力资源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的工作势在必行.由于高等医学院校的物力资源配置相对过剩,人力资源配置不足,造成资本投入的产出小于人力投入的产出.因此,应当将投入的结构进行调整,将新增资源用于提高现有人力的数量和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等方面,适当增加人力资源,使高等医学院校的资源通过合理组合发挥最大效益.

3、绩效评价及建立合理的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

由于在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激励机制及约束机制尚未建立,目前国内的政府及高校管理者普遍注重产出,忽略对教育支出计量,高等院校财政性资金的利用效益缺乏相对应的考核、监督、评价和追究机制,加上财经领域中存在的“重成果,轻管理”、“重分配,轻监督”等一些不合理现象,导致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效益低下.在西方国家中,美国是最早对高等教育进行绩效评价的国家.到1990年,教师评价制度已成为一项法律要求在美国各个校区实施.近几年,绩效评价制度在西方国家得以广泛的应用.

为了科学、合理地反映教育对象的成本耗费,教育成本计量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即在教育成本确认与计量过程中,将高等学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提供的信息转换为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信息,以便取得合理、有价值的成本数据.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关键是贯彻责任制.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经济责任制是建立科学、规范的成本管理制度的前提.各级单位要成为经济责任中心—成本中心.科学地编制年度财务预算、确定开支标准,合理使用教育资源,通过加强预算管理来控制成本,使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结构趋于合理化.

但是其中还有很多其他涉及成本核算问题例如如何合理的分摊公共成本、如何将教学成本与科研成本分开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结论

1、采用会计调整法对高等医学院校进行内部教育资源计量具有可行性.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料,减少核算成本,结果能够满足学校管理需要.

2、中国医科大学校部地区各系部和教研室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存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制定学校管理政策应兼顾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差异.

第五篇会计学年论文摘要怎么写: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数据是政府、高校、学生和家长等有关各方都非常关心的重要信息:它是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学校管理的有效工具,是政府和高校制定学费、学生和家长投资教育的重要依据.但目前对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结合我国高等学校的特点,全面、系统地探讨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理论问题以及实务操作,并对高校教育成本分担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主要观点和结论是: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理论问题.高校教育成本是高等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实支成本,其核算既要遵循成本核算的一般前提和原则,又要根据高校教育产品的特性确定教育成本对象和项目.目前,高等学校的非营利组织属性和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的收付实现制是教育成本核算的主要障碍.

“双轨制”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思路.在改革《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之前,为了协调高校现行的收付实现制与核算教育成本所要求的权责发生制之间的矛盾,可以采用“双轨制”的办法,在现行高校会计系统中核算教育成本.

亟需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开辟了一个政府拨款之外的最重要的筹资渠道,缓解了高校经费的紧张状况.但近些年,学费增长较快.通过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普通高校生均学杂费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过快增长的学费已经影响到高等教育公平.因此,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明确高校教育成本的概念,探讨教育成本核算的前提和原则,确定教育成本的对象和项目,对于教育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双轨制”的成本核算思路为高校会计改革打下了基础,向建立完善的教育成本核算制度顺利过渡创造了条件.研究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分析我国高校收费现状,得出目前高校收费已经影响了教育公平的结论,进而提出政策性建议,对于明确政府和学生及家长在教育成本分担上的责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具有现实的意义.

第六篇摘要范文:我国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与分担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与分担已成为高等教育管理者、决策者与受教育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参阅国内外对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与分担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争对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与分担进行前瞻性的探索.

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高等教育成本概念的定义,在此基础上进而归纳了高等教育成本的分类和特点,接着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体系建立的发展过程.

本文接着研究了有关高等教育办学效益的内涵和主要指标,强调为提高办学效益,必须建立高等教育成本管理的机制,接着提出了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相关概念.

在第五章主要明确了关于设置高等教育成本核算项目的原则,项目的分类以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接着阐述了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模式和具体指标体系.在上述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高校成本核算的模拟案例,具体分析了有关业务操作,例如:成本科目的设置变动,成本核算的帐务处理以及计算汇总编制出高等教育成本报表.在第六章建立了高等教育经费效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示例加以说明.

最后简单介绍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说明了现阶段为什么要提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和补偿的问题.明确了受教育者个人、用人单位、高校以及政府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和补偿中应该承担的角色.

本文研究分析高等教育成本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旨在为我国高等教育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担决策提供相关的参考.

第七篇会计学年论文摘要范文: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关高校教育成本的管理问题日益成为学校管理者、政府部门、学生和家长以及研究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亦有不少学者对高校教育成本的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对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教育成本的概念及其构成进行了界定,构建了以核算、分析、控制为主要内容的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的理论方法体系,并进行了相关实证分析.文章指出:在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上,应设计总账及明细账的双轨制账务处理方法来协调高校会计核算与教育成本核算的矛盾,对高校教育成本的分析,应针对其影响因素、结构性、功能性等三方面进行,对高校教育成本的控制,应建立高校教育成本控制责任制,并对教育成本的构成要素一一进行控制等等.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研究对国家宏观管理和高校微观办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八篇会计学年论文摘要格式: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成本核算

目的:探求一种对高等医学院校可行的教育成本核算方法,并研究教育成本的发展规律.方法:运用会计调整法对某高等医学院校2003-2004、2005-2006、2007-2008三个学年的教育成本进行核算.结果:2003-2004学年,学校教育成本为19323.40万元,年生均成本为1.52万元,2005-2006学年,学校教育成本为25519.12万元,年生均成本为1.60万元,2007-2008学年,学校教育成本为30192.68万元,年生均成本为1.69万元.结论:运用会计调整法对高等医学院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具有可行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成本在逐年增加.

第九篇会计学年论文摘要: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高校教育成本是高校提供教育服务所耗费资源的价值,教育成本数据是高校管理者、投资者、政府部门、学生家庭等有关各方普遍关注的重要信息.教育成本核算是高校加强教育资源管理和利用,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高校会计制度改革,以更确切的反映高校教育经济信息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自身发展和校际竞争的必然要求.高校实行教育成本核算势在必行.

教育部门虽然是精神生产领域,但同样可以借用物质生产成本核算的规律和原则.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首先必须明确成本核算主体、核算对象、核算期、核算范围、核算原则、成本项目、资产折旧等理论问题.本文归纳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确定了间接教育费用分配标准和方法.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法和会计调整法组织了较系统的探讨.本文认为高校应建立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使之既成为产生教育成本数据的主渠道,又成为教育管理的有效工具.鉴于目前在高教系统全面建立起教育成本核算制度,统一实行单轨制成本核算条件还不成熟,提出了现阶段,可以在民办高校中率先建立起教育成本核算制度,进行成本核算的思路.本文认为,利用现有的会计资料进行调整和转换,来计算教育成本,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本文研究分析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理论和方法问题,旨在为高校建立教育成本核算制度提供相关支持.

第十篇摘要范文:变革下的本土化进程

20世纪是中国职业教育发生发展的百年:1904年,晚清政府以日本实业教育制度为蓝本确立了实业教育制度,1913年的民国教育部沿袭了该制度;1922年“新学制”实行仿照美国的综合中学制度,黄炎培等职业教育家一度梦想它能扩大职业教育的实施范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急剧的政治制度转变,引发职业教育制度走向苏联模式;“*”十年,职业教育几乎被毁灭;20世纪八十年代,职业教育重新开始恢复,打开国门后的职业教育实践者面对欧美先进的科技文明,他们又一次启动学习的历程,德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职业教育模式都被介绍引入.每一次国家制度变革,引发教育制度变化,职业教育制度也随之改变.职业教育制度的每一次转变都彻底否定过去,但新的制度却未能如愿以偿,职业教育的命运在兴起与停滞之间循环往复.笔者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学制变革入手,以上海职业教育制度实施为主体,思考驱动职业教育制度数次重构的原因.20世纪中国职业教育的制度变革是一个努力探索职业教育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上海作为在中国近代迅速崛起的一个城市,其职业教育制度变迁基本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现了区域服从*的精神.通过对不同阶段影响制度变革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影响上海职业教育的主导因素是是外力作用,尤其是政府行为;而在职业教育内部缺乏足以影响制度变革的力量.职业教育的发展总限于规模的变化,而其质量的提高举步维艰.如何构建一个适合中国上海特点的职教制度体系,仍是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

专业设置是实施职业教育的起始环节,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实现培养目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基础工作.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是按照专业进行配备.如何设置专业是实施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自1843年上海被开放后,上海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和它的经济结构变迁有着重要关联.20世纪,上海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存在着数次转向:20世纪上半叶,商业教育占主导;五六十年代,因上海城市功能转型,工科教育大发展;*十年代,中国经济走向改革开放,上海重新恢复多元化城市功能,第三产业的专业逐步发展起来.由于受到政治制度变迁、城市功能转型、择业观变化以及校长的影响力等因素的制约,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也在调整,但由于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其总滞后于经济发展,始终在“追赶”经济的步伐,而缺乏一定的前瞻性.

职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职业学校的类别很多,每类的具体分科更多.不同的类别与分科需要设定相应的课程,职业学校课程纷繁复杂在所难免.最初各校多根据自己需要,参考日本及欧美的成例,自行拟定.1934年,教育部开始规划各科课程标准.职业学校的课程从学校各自为政逐渐走向标准化、统一化.1953年,职业教育课程确立苏联的技术教育课程模式,这个模式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20世纪八十年代,国内教育领域逐步重视课程理论.职业教育界也开始学习和模仿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职业教学模式,又引发职业教育课程新变革.其在长期实践中纠结于针对性与普适性、升学目标与就业目标、理论内容与实践技能之间的矛盾.不管学制如何变迁,教学模式怎样转变,普通文化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技能课之间比例是课程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永恒的难题.

教师是影响职业教育课程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20世纪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并逐渐壮大的发展过程.教师的来源渠道和培训形式问题一直是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两个基本问题.而师资培养制度的长期缺失,其运行机制远远滞后于职业教育发展,这是制约职业教育再发展的瓶颈.建立完善的职业师资养成制度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20世纪,上海的职业教育是变革与探索的百年,在移植西方先进职业教育经验的进程中,尽管遭遇到“水土不服”曾踯躅不前,但是有志于职业教育探索的先行者不断进行本土化实践.20世纪,上海的职业教育又是构建与发展的百年,在引进西方职业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努力构建符合自身需要的职业教育制度,尽管遇到挫折会重构体系,但每一次构建都推动职业教育向前发展.20世纪,上海的职业教育既要遵循*法律法规,又要立足工商业大都会的经济特点,寻求部章规定与地方需要之间的变通,在实际运行中逐步形成地方特色.上海职业教育界在数次学制变革的引领下努力进行本土化探索,试图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教育制度,但至今尚未形成一条具有中国元素、上海特色的独特路径.

此文是一篇会计学年论文摘要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会计学年引用文献:

[1] 财务会计学年论文题目集 财务会计学年论文题目怎样定
[2] 会计学年论文题目范文 会计学年论文题目哪个好
[3] 会计学年论文参考文献推荐 会计学年参考文献有哪些
《会计学年论文摘要怎么写 会计学年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会计学年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