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苏格拉底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应用

主题:近史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3

简介:本文是有关苏格拉底和中国近史纲要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近史相关论文例文.

苏格拉底和中国近史纲要论文范文

近史论文

目录

  1. 一、“纲要”教学现状
  2. (一)内容信息量大,课时有限
  3. (二)授课方式粗放,课程吸引力不强
  4. (三)新媒体下,学生的认同感不强
  5. 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及特点
  6. (一)教学双方业已达到要求

摘要: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思想体现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不断地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学习,将其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保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有效地进行,要遵循启发式教学的适用条件,避免其局限性.

关键词: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4-0015-03

为了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自2006年秋季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若无特殊说明,简称为“纲要”)被列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列为必修课13年来,该课程的教学及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及解决.

一、“纲要”教学现状

(一)内容信息量大,课时有限

“纲要”授课内容包括自1840年战争爆发至现今长达170 余年的历史.该课程关涉内容之多、史料之丰富、信息量之大,是不言而喻的,甚至于其中的很多理论和课题都可以单列出来,作为新课程或新领域进行教学和研究.然而,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纲要”教学课时仅为 36学时.在如此有限的学时里要讲清楚所有问题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不仅如此,该课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课,而是以通过历史教育而达成的德育目标作为它的灵魂,该课程的开设旨在提高大学生历史知识素养和思想理论修养,帮助大学生认识近現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内在规律,从而能更清楚地了解国史、国情,树立起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无疑又增加了“纲要”课程的教学难度.为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课堂上授课往往以课本为中心进行高密度、全面化、系统化理论讲解或者串讲,无法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讲述和探讨;学生往往机械地、枯燥地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更谈不上领悟知识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并形成信念、化为行动;真正历史课应有的那种“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发人深思,引人至善”的教育功能和作用难以显现,教学目标难以达到.

(二)授课方式粗放,课程吸引力不强

学生自中学阶段,就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初、高中的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大部分内容.在大学阶段又学习一遍中国近现代史,着实降低了学生的新鲜感和学习热情.另外,“纲要”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一般采取大班授课方式,上课人数多,课堂互动有限,教师难以真正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和思想状况,加之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无法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使得学生主体参与性低,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1].这些情况综合在一起,可总结为课程受欢迎度不高、吸引力不强.

(三)新媒体下,学生的认同感不强

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新型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虚拟开放等特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涌现,一些消极的西方文化价值观、被歪曲了的历史观,可能会未加辨别地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加之“纲要”内容本身由于史料的局限、研究的视角或方法的不同,导致学术界对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争鸣不已和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及人物的评价莫衷一是的现象;随着获得信息的便利及广泛,大学生因缺乏相应的历史素养与辨别能力,又喜欢标新立异,致使部分学生质疑课程内容的真实性与科学性,进而造成其历史观以及人生观的困惑乃至迷失方向.

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及特点

苏格拉底(Socote,B69—BC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西方启发式教学理念的创立者.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倡导“产婆术”的教学法.他认为知识是内在于人的,是人潜在性的实现,教育不是注入、训练、铸造的过程,其方式不是由外向内的,而是由内而外的,是头脑中所固有的知识因激发而产出,不断突破内在理性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绝不能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代替学生学习和思考,而是要像助产士帮助产妇生子那样,帮助学生把蕴藏在自己意识中的知识确定下来,提高学生获得知识与认识的能力.因此,学生是教师所教知识的内化者,是教育和教学的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效果不是取决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取决于学生是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内化了多少,即学了多少[2].

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布置任务)—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学生表达、交流认识成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深化认识—归结答案.该理念的特点在于将教学过程不仅视为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意识共享的过程[3].即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互动式问答将自己对所讨论问题的认识、观点充分地表达,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探究,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共通,从而逐步完成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及价值观的整合.

三、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在“纲要”教学中的适用要求与优势

(一)教学双方业已达到要求

“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理念”模式下的课堂教学首先需要其教学对象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逻辑分析能力,以保证教育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至始至终需要全程参与,以随时了解并掌握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成果.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以创设环境,设置问题,有效引导,确定、归结并促使结果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4].

“纲要”课的师生业已达到“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理念”对教学双方的要求: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系统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及发展脉络已经初步了解,业已达到苏格拉底所谓的催产条件,即“知识已经内在于人”.此外,目前学习“纲要”的学生基本是“95”后,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自我意识、自我选择能力以及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都较强,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他们获取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知识的途径也更加便利,因此也较容易被催产.同时,教授“纲要”课程的教师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良好的专业背景,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能够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开展理论分析和总结概括,还具备创设情境、驾驭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总结:简而言之: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近史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苏格拉底和中国近史纲要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苏格拉底和中国近史纲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近史引用文献:

[1] 苏格拉底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苏格拉底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5000字
[2] 苏格拉底和孔子论文范文文献 关于苏格拉底和孔子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8000字
[3] 苏格拉底论文范文例文 苏格拉底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10000字
《苏格拉底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应用》word下载【免费】
近史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