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学术论文 > 文章内容

学校卫生论文范文参考 学校卫生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学校卫生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5

学校卫生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学校卫生论文范文参考:近代苏州公共卫生研究(1906-1949)
  2. 第二篇学校卫生论文样文:新疆高校大学生控烟倡导促动能力建设的评价研究
  3. 第三篇学校卫生论文范文模板:基于学校和家庭环境的深圳市中小学师生健康素养研究
  4. 第四篇学校卫生论文范例:健康城市背景下的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研究
  5. 第五篇学校卫生论文范文格式: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研究(1927-1937)

★100篇免费学校卫生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您写学校卫生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的优秀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学校卫生论文范文参考:近代苏州公共卫生研究(1906-1949)

公共卫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需求,随着人类文明的递嬗,公共卫生渐由社会自发调节、随机应对和慈善救济活动,演变为以卫生行政为主导、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保障和增进公众健康为旨趣,官方与社会合作推进的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清末民国时期,由于近代以来西方医学成就和租界卫生管理制度的刺激示范,中国社会内部对于卫生强国和卫生现代性的强烈追求,以及应对连年疫情的现实需要,国家开始自上而下的卫生行政擘画、建构和实施,现代意义上的以城市为代表的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由此肇端.在此时代诉求和社会趋向的引领下,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商贾辐辏的苏省重地、江南名城——苏州,因应时势,且合于地方防疫、市政建设之需要,遂在官方与社会的协作下,开启公共卫生之端绪,并逐渐粗成体例.

近代苏州公共卫生的演进,由清末民初的萌发到南京政府十年时期的初步发展再到战后的粗具体例,主要沿着三个脉络进行:一、公共卫生行政管理,由卫生行政寓于警政,走向卫生行政与警政相对分离;二、*模式,由官商合办走向以官办为主社会协作;三、业务内容,由清道防疫扩及其余,粗略形成疫病防治、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妇婴卫生、学校卫生、卫生教育等多元并进的业务体系.苏州公共卫生的演进理路,既有时代共同趋向的投射,又有过程和形式上地方样态的呈现.

疫病防治是苏城公共卫生的中心事务,这不仅因为它是时代性的严峻课题,也是水网密布、气候温润的江南城市面临的地方疫情压力所致.近代苏城疫病防治问题上,出现了二元对立的面相:一方面是驱瘟逐疫迎神赛会和挑痧等坊间防疫百态的恣肆,另一方面是官方对落后防疫行为的取缔,并在与社会的互动合作下,初步形成了一套临时救治与常规预防相结合的急性传染病防控机制.苏城疫病防治上二元对立的面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城公共卫生,实际是在与民俗传统特别是迷信观念和举措的扞格不入中得以曲折演进,并渐入民心的.

保障日常清洁的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被视为治疫之本,成为苏城公共卫生事务中的基础工作.总其大概,主要涵括街道清洁与垃圾清运、粪秽管理与厕所改良、饮水改良、各类饮食品及其制造经营场所卫生检查与管理等内容.街道清洁上日常与定期的结合,垃圾清运上行政与市场的相配,粪秽运除上加强时间、地点和面相的规范、厕所整改上的化多为少、弃旧迎新,饮水卫生上改良与“革命”的统筹、食品卫生上应时性强、制度化高、消极取缔与积极建设规划的并举,构成了各项业务的典型特质.由于经费的短缺、主事者和执行者的颟顸敷塞、民的痼习、商的玩忽延宕等因素,苏城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举措实际成效并不甚佳,许多规划也无果而终.然而,毫无疑义,在与社会的互动协作乃至冲突抵牾中,官方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条例,并尽力付诸实践,一定程度上改良了苏州城市生态环境和日常饮食健康,并多少促进了市民饮食住行卫生生活方式及其观念的形塑,更从理论和实际双重意义上推动了苏州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制度化进程,加快了城市现代化变迁.

作为近代公共卫生的长效追求,妇婴卫生、学校卫生等保健事业和卫生教育的渐趋并进,丰富了苏城公共卫生的业务内涵.以“生”的方式嬗变、婴儿健康比赛为主要内容的妇婴卫生,以学校传染病预防、学生健康检查、学校卫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卫生,以多主体、多形式、多场域、教育性与地方化和趣味性相结合为典型特质的民众(或曰社会)卫生教育,其工作开展虽存在设施简陋、业务单一、方式粗糙甚至走过场、普及性不强等诸多局限和不足,但它们确实开启了苏城妇幼保健以及卫生教育事业的端绪,积淀了一定的宝贵经验.这些业务体现了苏地政府维护妇婴健康、增强青少年体格以及培育公众卫生观念习惯的努力和自觉,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州社会力量热心公益,积极参与推进各项公卫事业,与官方互动合作的地方风貌.

公共卫生是苏城近代化变迁的产物,又推动了城市社会变迁,并在变迁中曲折演进,公共卫生与苏州城市社会变迁之间呈现出一种互动张力.这种互动关系可以从两点得以管窥:第一,公共卫生的举办推动了市民生命状态、生活方式和卫生观念的嬗变,生命、生活和观念的嬗变又使市民增强了对公共卫生的诉求,进而推动它的演进;第二,公共卫生事务引发了苏城卫生舆论的勃兴,公共舆论又以兼具批判与启蒙功能的苏城特色的“公共领域”形式,鞭策政府、启迪民众、引领社会在公共卫生上通力合作,增强当局的行政自觉及市民的公民性和责任感,进而推动苏州公共卫生乃至整个城市近代化变迁的现实或可能演进.

总之,在时代性的公共卫生诉求和发展趋向的影响下,在苏城地方当局的行政努力,及民间社会的积极互动下,时至战后苏城公共卫生体例初具.由于众多瓶颈因素的掣肘,苏城公共卫生又呈现出粗陋面相.且其遭遇的窒碍和困境,在全国多具一定的普遍性,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苏城公共卫生发展情状是近代中国(城市)公共卫生总体镜像的投射,是其时代共通命运的写照.无论如何,近代苏州乃至中国公共卫生的筚路蓝缕之功可圈可点.

第二篇学校卫生论文样文:新疆高校大学生控烟倡导促动能力建设的评价研究

目的:了解新疆高校大学生的吸烟状况,研究不同民族大学生的吸烟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今后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探讨新疆高校大学生的控烟态度和行为;分析新疆高校大学生中公共卫生控烟能力建设情况,通过控烟课程教学和创建无烟校园活动的开展,进行大众倡导促动和政策倡导促动.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测量采用李克特量表法(Likert scale)5级评分法来计分:1)新疆高校大学生吸烟现况调查以及控烟态度和行为的调查从新疆高校中随机抽取8所院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一、二、三、四、五年级大学生中每个年级抽取100人,共抽取3434人作为研究对象;2)无烟校园建设以新疆医科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无烟校园活动;3)控烟课程和公共卫生控烟能力建设研究共选取六所学校,从新疆选取两所学校,内地选取四所学校,再从六所学校的公共卫生专业二、三年级中各随机选取一个班,共选取六个班,将选取的六个班分别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结果:1.大学生吸烟现况调查: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70份,回收问卷3537份,其中有效问卷3434.问卷有效率为97%;2)男女大学生的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男性大学生的吸烟率高于女性大学生的吸烟率;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吸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吸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吸烟率不同,随着年级的升高,吸烟率也随之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认为健康状况不同的大学生吸烟率不全相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逃课次数越多,吸烟率也越高,逃课次数与大学生的吸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他人发生纠纷次数越多,吸烟率也随之升高,与他人发生纠纷次数与大学生的吸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近半年来考试不及格情况与大学生的吸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学生醉酒次数越多,吸烟率也越高,大学生醉酒次数与大学生的吸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每月消费水平与大学生的吸烟状况有统计学意义(P<0.001);睡觉时间的早晚、睡觉时间的长短与大学生的吸烟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此次调查*有551人承认目前吸烟,平均每人每天吸烟5.56±,5.12(支);在吸烟的551人中,通常买5元以下的烟占20.8%,通常买5~10元之间的烟占60.7%,通常买10~15元的烟占12%,通常买15元以上的烟,占6.5%;整条购买的占11.3%,整包购买的占79.3%,向别人要的占6.4%,别人送的占3.1%;在吸烟者当中,认为自己有瘾的占37.6%,认为自己没有瘾的占41.6%,不一定的占20.9%;吸烟者当中,常在室内吸烟的占59.9%,常在室外吸烟占40.1%;4)在不吸烟的大学生中,“您现在不抽烟,可是如果将来从事疾病控制工作,您会吸么”回答肯定不会的占78.2%,也许不会的占10.3%,也许会的占9.6%,肯定会的占1.9%;在不吸烟的大学生中,“您现在不吸烟,可是如果你最好的朋友让你吸烟,你会吸么”回答肯定不会的占78.9%,也许不会的占9.4%,也许会的占9.9%,肯定会的占1.7%;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民族、母亲文化程度、月均花费水平、健康状况、睡觉时间和长短、醉酒次数、逃课次数、与他人发生纠纷次数、考试情况是是否吸烟的影响因素;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别、年级、考试成绩、月均花费、入睡时段、睡眠时间、醉酒情况以及逃课情况均是大学生吸烟的影响因素.2.大学生控烟态度和行为的调查:1)从本次调查的大学生,多数大学生的对控烟工作的态度是赞成积极;2)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控烟工作所持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健康状况的大学生对控烟工作所持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半年来逃课次数、近半年来与他人发生纠纷次数及近半年来有无考试不及格与大学生对控烟工作所持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影响对控烟态度的多因素分析发现,是否吸烟、醉酒次数、睡觉时间的早晚、逃课次数、性别都是控烟态度的影响因素;3)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在有无学习控烟课程方面,有无参加学校无烟活动,以及关注控烟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学习控烟课程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注控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学习控烟课程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参加无烟校园活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关注控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学习控烟课程情况、参加无烟校园活动以及关注控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控烟课程情况、参加无烟校园活动及关注控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健康状况的大学生在关注控烟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习状况的大学生在学习控烟课程和关注控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吸烟状况的大学生在关注控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待家里人吸烟所采取的方式,以及对亲戚或朋友吸烟所采取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周围人吸烟介意程度以及对自己宿舍吸烟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对待亲戚或朋友吸烟所采取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对周围人吸烟介意程度以及对自己宿舍吸烟采取措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待家里人吸烟所采取的方式,以及对亲戚或朋友吸烟所采取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周围人吸烟介意程度,自己家中对吸烟采取的措施,以及对自己宿舍吸烟采取的措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待家里人吸烟所采取的方式,以及对亲戚或朋友吸烟所采取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吸烟状态的大学生对待家里人吸烟所采取的方式,以及对亲戚或朋友吸烟所采取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吸烟与不吸烟的大学生对周围人吸烟介意程度,自己家中对吸烟采取的措施,以及对自己宿舍吸烟采取的措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大学生参与控烟活动兴趣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吸烟和不吸烟的大学生参与控烟活动兴趣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公共卫生控烟能力建设的评价:3.1无烟校园建设:设计控烟倡导行动计划;成立学校无烟校园促动组织,组织策划征集控烟倡导行动主题与行动标识;进行项目启动仪式,引起媒体关注;利用校报、校刊、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站、学生社团、社会媒体等,广泛进行校园宣传,开展校园大众倡导促动活动;出台无烟政策并实施.3.2控烟课程教学:将控烟教学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课时量16个课时,通过授课、讨论、辩论、讲座等多种形式深入教导学生吸烟危害知识,戒烟方法技巧,控烟倡导理论等.学生分组完成无烟校园计划,每个小组完成一篇总结论文.3.3学生控烟调查:1)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的吸烟率为7.8%;2)不同性别的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吸烟率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不同吸烟行为的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控烟倡导态度得分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性别、父亲文化水平、母亲文化水平、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及近半年来是否醉酒与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吸烟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文化水平、父亲职业及近半年来是否醉酒是影响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吸烟行为的负性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母亲职业、母亲文化水平是影响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吸烟行为的正性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对吸烟的亲戚朋友的倡导行为同样会影响其对吸烟的家人进行倡导,两者显著相关;本人每月消费水平、控烟倡导行动态度、对吸烟家人的倡导行为与学生控烟倡导行为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对吸烟家人的倡导行为也影响其对吸烟亲戚朋友的倡导行为,两者显著相关;5)对FCTC烟草控制关键措施的态度,干预组学生对公共场所控烟的态度、对烟盒标注吸烟危害健康信息的态度、对提高卷烟价格的态度的支持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干预组对禁止烟草广告的态度,支持率则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6)对照组三个学校的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对FCTC烟草控制关键措施的态度,第二次测量的态度得分均数均稍高于第一次测量的态度得分均数,但第一次测量与第二次测量控烟倡导行动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采用组内效应方差分析检验,干预组北方A学校三次测量控烟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多重比较显示:干预组第三次测量态度得分显著高于第一次(P<0.05);组内效应方差分析检验,干预组东南A学校控烟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多重比较显示:干预组第二次测量态度得分显著高于第一次(P<0.05),干预组第三次测量态度得分显著高于第一次(P<0.05);组内效应检验的方差分析检验,干预组新疆医科大学控烟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多重比较显示:干预组第三次测量态度得分高于第二次(P<0.05);8)医学院无烟倡导活动,干预组、对照组学生在学校校园实施无烟措施的态度、在拒绝吸烟方面做出表率的态度、对学生禁止吸烟的态度的支持率均呈现不同程度升高;9)组内效应方差分析检验,干预组北方A学校学生对学校无烟倡导活动的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多重比较显示:干预组第三次测量态度得分显著高于第一次(P<0.05),干预组第三次测量态度得分高于第二次(P<0.05);组内效应方差分析检验,干预组东南A学校学生对学校无烟倡导活动的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多重比较显示:干预组第二次测量态度得分高于第一次(P<0.05);组内效应方差分析检验,干预组新疆医科大学学生对学校无烟倡导活动的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多重比较显示:干预组第三次测量态度得分高于第二次(P<0.05);10)组内效应方差分析检验,干预组北方A学校学生对学校控烟活动态度的三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多重比较显示:干预组第三次测量态度得分显著高于第一次(P<0.05);组内效应方差分析检验,干预组东南A学校学生对学校控烟活动态度的三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多重比较显示:干预组第二次测量态度得分显著高于第一次(P<0.05),第三次测量态度得分显著高于第一次(P<0.05);组内效应方差分析检验,干预组新疆医科大学学生对学校控烟活动态度的三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多重比较显示:干预组第三次测量态度得分高于第一次(P<0.05),第三次测量态度得分高于第二次(P<0.05);11)新疆医科大学学生对吸烟亲戚或朋友进行倡导行为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的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对吸烟亲戚或朋友进行倡导的行为态度三次测量结果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男性大学生的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大学生的吸烟率.在新疆高校大学生中,对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学习状况、不同生活习惯及不同消费水平的大学生吸烟状况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通过对大学生吸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民族、母亲文化程度、月均花费、睡觉时间的长短和早晚、醉酒次数、与他人发生纠纷、考试不及格八项因素与学生吸烟行为存在关联性;3)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探究影响大学生吸烟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年级、月均花费水平、睡觉时间长短和早晚、醉酒次数、逃课次数、有无考试不及格现象这些因素与学生吸烟行为存在关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大学生对公共场所控烟的态度赞成的有76.4%;对烟盒上标注“吸烟有害健康”赞成的有76.4%;对禁止烟草广告赞成的有82.8%;对大学拒绝烟草业任何慈善和科研资助赞成的有67.0%;对提高卷烟价格赞成的有60.6%;对在校园实施无烟措施赞成的有86.3%;对学生在拒绝吸烟方面做出的表率赞成的有84.7%.大学生对学生禁止吸烟赞成的有86.3%;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控烟工作所持态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健康状况的大学生对控烟工作所持态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逃课、与他人发生纠纷、考试不及格大学生对控烟工作所持态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对影响对控烟态度的多因素分析发现,是否吸烟、醉酒次数、睡觉时间的早晚、逃课次数、性别都是控烟态度的影响因素;4)本次研究发现八所学校中,学习控烟课程的学生人数为352,比例为10.25%,参加学校无烟活动的人数有482,比例为14.04%,大学生中关注控烟的有2570人,占74.84%,其中偶尔关注的有2195人,常常关注的有372人,从不关注的有845人,比例为24.61%.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吸烟状况的大学生对待周围人吸烟所采取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不同吸烟状况的大学生参与控烟活动的意愿和兴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3.1在“倡导促动”理论指导下开展创建无烟校园活动,包括政策倡导促动和大众倡导促动两方面,通过方案的实施,证明在高校开展控烟干预的模式是可行的.3.2给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开设控烟课程,从理论、知识、技能三方面提升学生的控烟倡导促动能力是可行的.3.31)经过单因素分析提取性别、吸烟行为两项因素与学生控烟倡导行动态度存在关联;2)干预组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对FCTC烟草控制关键措施的态度和对医学院无烟倡导活动的态度朝着阳性的方向发展,控烟倡导行为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3)公共卫

第三篇学校卫生论文范文模板:基于学校和家庭环境的深圳市中小学师生健康素养研究

研究目的

从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三个层次,描述中小学校师生的健康素养的分布特征;并从个体层次、家庭层次和学校环境等层次,分析中小学校师生的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为中小学校健康促进策略提供基础数据和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深圳市健康促进标杆工程试点的中小学师生,采用的是整群抽样的方式,共调查中小学师生1087例,其中小学生535例,中学生175例,教师377例.学生的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变量、家庭特征变量、学校特征变量以及健康素养;教师的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变量、学校工作环境与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健康素养.健康素养评估包括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三个方面,是否具备健康素养按指标回答正确率在80%及以上计算.

研究结果

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多于女生(52.62%vs7.38%);独生子女占28.65%;非深圳户籍占51.53%;没有与其父亲、母亲居住比例分别占5.46%和1.69%.健康素养的分布显示:具备健康行为的占82.06%,具备健康技能的占77.78%,具备健康知识的占69.48%,具备总体健康素养的占76.15%.多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对健康知识影响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是年级和户籍特征;对健康行为影响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是学校环境卫生;对健康技能影响和总体健康素养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均是年级和学校环境卫生.

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多于女生(54.76%vs45.24%);独生子女占36.31%;非深圳户籍占54.76%.健康素养的分布显示:具备健康知识的占47.62%;具备健康行为的占39.29%;具备健康技能的占75.00%;具备总体健康素养的占29.0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健康知识影响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是独生子女、学校教学质量和学校环境卫生;对健康行为和总体健康素养影响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均是年龄;对健康技能影响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是性别和年龄.

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非深圳户籍所占比例高(67.30%);调查对象普遍感觉压力比较大(62.16%).健康素养的分布显示:具备健康技能的占43.24%;具备健康知识的占34.05%;具备健康行为的占19.19%,具备总体健康素养的占6.76%.多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对健康知识影响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是性别、户籍特征和领导认可;对健康行为影响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是文化程度、工作压力和领导认可;对健康技能影响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是婚姻状况和健康知识;对总体健康素养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是性别、工作压力和领导认可.

研究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一个初始的中小学师生的健康素养及其家庭和学校影响因素的实证数据.中小学学生健康素养不同层次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均一致地显示,学校教学质量和环境卫生,特别是环境卫生对健康素养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而家庭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对中学生还是对小学生,均没有显著性意义.教师健康素养多个层次的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和领导认可,特别是领导认可对其健康素养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政策建议

在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的健康素养值得关注和重视;由于在健康素养三个基本维度的影响因素中,学校环境卫生在很多层次上均具有显著性,而相比之下,家庭因素的影响并不具有显著性,因此,对中小学生而言,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基于学校的健康素养可能更为必要和重要.

本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教师的总体健康素养并不高,而作为最具社会示范功能的职业群体,教师健康素养的提升是必要的和紧迫的,对此,需要强化学校的组织管理策略,其中重点是学校环境卫生和学校领导对教师工作的认可.

创新点与局限性

本研究提供了第一个关于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两个视角的健康素养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数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教师,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中,学校因素均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中小学学生而言,学校因素的作用可能比其家庭因素更为重要,这为学校健康促进提供了重要信息.

本研究局限性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样本来源及其样本量:本研究抽取学校比较少,虽然总体样本量为1000多例,但中学生样本量偏小,可能影响了研究结果;二是目前国内这一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使得讨论缺乏比较,不过,本文为后续的研究比较提供了前提和参考.

第四篇学校卫生论文范例:健康城市背景下的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研究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青少年是城市未来的主人,适应城市健康模式的转变及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健康问题,应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降,都要求青少年必须建立健康的体育行为和生活方式,增强自身维护健康的能力.基于这样的一个大背景,本研究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理论、现代健康观等基本理论为理论支撑,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取思辨与实证、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原则,以中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现状为脉络,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社会学、教育学、健康学、健康社会学等多视角研究中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培养问题.全文以“问题的提出——理论分析——现实分析——对策研究”的思路展开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健康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为了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维持和促进健康所采取的一切有利于自身及他人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保持良好、健康状态的各种行为和活动的总称.按照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侧重于生活方式的角度划分),可以把健康行为分为九类:认知行为、饮食行为、营养行为、睡眠行为、体育行为、医药行为、养生行为、管理行为、安全行为等.

第二,健康体育行为是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以体育的方法或动作为基本手段,在健康的体育意识引领下,以科学的体育健身知识为指导,合理、规范地运用各种体育技能,以促进个体或群体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为主要目标的健康行为.健康体育行为按其表现形式,又可分为隐性健康体育行为和显性健康体育行为.隐性健康体育行为由体育需要、体育态度、体育价值观、体育卫生知识等构成.显性健康体育行为主要包括体育活动所用的时间和空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体育活动的方式等方面.健康体育行为与其它的社会行为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主动性、目的性、规范性、可塑性、持续性,但也有其不同的个性特征:安全性、规律性、适宜性和阶段性.健康社会学依据、健康行为学依据、行为养成教育依据是健康体育行为提出的理论依据.

第三,中小学生不健康体育行为主要表现在健康体育意识缺失、科学体育知识缺乏、体育技能不规范.健康体育意识缺失体现在:认为身体没病就是健康,就不用锻炼;体力劳动能代替体育锻炼;运动量越大,锻炼效果就越好;有感冒也要坚持体育锻炼.科学体育知识缺乏体现在:忽视体育运动前后的热身或放松活动;在雾天或雷电天气里仍然坚持运动;认为只要多运动、多出汗就能减肥;运动后大量饮水;空腹运动无碍健康;忽视体育健身运动环境卫生;运动损伤不会防范;不重视运动性疲劳;运动后随意进食;季节变化无关体育锻炼.体育技能不规范主要指在体育运动中动作不规范、技术不过硬、理解力不到位、能力不达标等.导致中小学生产生不健康体育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区因素及学生自身因素等.

第四,家校合作健康体育行为培养是指家庭和学校以促进中小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行为为目标,以充分发挥家庭的主体地位和学校的主导作用为抓手,以形成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家校合力为出发点,通过家庭和学校两种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整合优化,有效地作用于共同的服务对象——学生而开展的双向互惠性活动.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理论依据为教育*化理论、包容理论和共同责任理论.结合家校合作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必要性,提出实现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基本要求,即统一认识、明确分工、调整视野、发挥优势.

第五,在分析界定学校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学校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目标包括六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健身科学知识水平;改善学生对待体育和健身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减少体育锻炼的误区及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提高生长发育水平预防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根据学校的特点,学校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内容应包括七个领域:身体各部位的认识、体育锻炼的个人卫生与良好习惯、体育锻炼与饮食营养、体育锻炼与休息、体育锻炼与心理卫生、体育锻炼与身体的生长发育、体育锻炼的安全与创伤预防等.探讨了如何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把这七个领域的内容合理分配到五级水平中.学校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原则包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相结合原则;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原则;自助、互助与援助相结合原则;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知识、信念与行动相结合原则.

第六,学校培养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策略是:(1)做好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顶层设计;(2)发挥体育教师在健康体育行为培养中的主导作用;(3)突出体育课在健康体育行为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4)培育能胜任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师资队伍;(5)创设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良好氛围.文中针对每一项策略,都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措施.

第七,家庭健康体育行为培养是指在家庭范围内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家庭子女养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为目标而进行的有目的、有针对性、形式灵活的教育活动,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主要指父母)对个体(儿童青少年)在健康体育意识培养、体育知识传播和体育技能学习等方面实施的教育与影响,其主要形式为身体练习和体育娱乐活动.家庭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培养子女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子女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培养子女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家庭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策略是: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重视在体育锻炼中培养良好习惯;营造家校合作、一致养成的培养氛围;加强家庭体育的服务保障建设,提升家长培养能力;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体育导向.

第五篇学校卫生论文范文格式: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研究(1927-1937)

本文研究了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该制度积极作用和不足.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研究了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的背景;第二章研究了该制度确立过程和内容;第三章研究了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效果和困局;第四章是对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的评价.

第一章研究了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背景,分为福利制度建立的动因和基础两个部分共两节.第一节为动因部分,首先介绍了自1843年上海开埠之后的巨大变化,即经济结构由农渔业为主转变为金融工商业为主,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被打破,大量的农民走向城市,进城之后的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他们的原有土地保障不再存在,城市生活的多变性使他们生存的社会风险大大增加.因此,在传统的依赖于土地和家族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已经被打破、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却不能马上建立的现实情况下,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大量的工人因工致残进而导致生活贫困,迫于生计的他们不得不铤而走险,违法犯罪行为层出不穷,社会秩序也因此开始混乱,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在此背景下,为维护城市社会稳定和发展,当时的政府必须开始着手建立新式的社会风险保障体制.

其次,回顾了近代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形成的历史发展过程.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开端是英国在1795颁布了带有社会福利色彩的《济贫法》以及修正案对失业的工人和困苦的人们进行必要的救济,从此改变了先前贫穷是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政府无需进行救济的观念.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真正开始是17—18世纪德国颁布一系列的旨在保护工人、残疾人、低收入者福利权益的社会保险法的出台,虽然初衷是为了维护统治,但是这一制度的确立却有着积极的意义,保险制度使人们在因公害事故、健康不良、失业、家庭生计承担者死亡,或因任何其他不幸使收入受到损失等情况下,不至于沦为赤贫.

再次,介绍了西方福利思想的西学东渐和近代上海的新兴社会力量对于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呼声.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是伴随着传教士传教活动进入中国的,传教士通过兴办福利机构解救人们疾苦的方式进行传教,其福利救助理念和做法深深影响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如张謇、熊希龄等人,他们通过兴办新式福利机构的方式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福利模式,由此西方的社会福利思想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

近代上海是全国最为发达的城市,知识精英汇集,面对传统的安全维护体系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的社会现实,他们开始大声疾呼,通过著书立说等方式介绍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并且建议政府接受和采用西方的社会福利理念和做法,以解决社会危机.但是在1927年之前的上海地方政府对于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更本没有兴趣,即使采取一些措施时也是迫于形势,并无多少实质的内容,有时甚至对于工人日益高涨的维权行动进行镇压.

第二节介绍了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形成的基础.首先,本文回顾了传统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和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福利制度虽然是在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孕育和发展的,但具有社会福利色彩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我国远古时代就有“有无相贷”、“疾病相救”的思想,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也进行了一些社会福利实践,如建立福利机构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救助,在灾荒年份赈济灾民等.古代思想家理论和封建统治者和做法为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和实践基础.

其次是南京国民政府为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提供的政治和立法基础.国民党在取得政权之后想要维持其统治地位,必须顺应民意满足人们对于新的社会安全维系机制的渴求.秉承孙中山先生关注“民生”的理念,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开始模仿西方的社会福利模式建立专门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部门并且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法律制度.南京国民政府的社会福利机构设置和法律颁布实施为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提供了政治和立法基础.

转型社会中产生的大量问题呼唤新的个人安全维护机制的出现,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传入和先进中国人的努力探索、古代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和实践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社会福利法律的颁布和机构设置为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第二章研究了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和内容.分为该制度确立的过程和内容两个部分共两节.第一节为制度确立过程部分,首先介绍了1927年-1932年上海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过程和经历的曲折.新建立的上海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社会福利实施机构并且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福利法规,上海的社会福利制度在继承和创新的氛围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1932年的“一·,二八”爆发使初见成效的社会福利事业又几乎退回到了1927年之前的水平.其次介绍了社会福利事业的恢复和发展,随着上海建设年的到来,上海的社会福利事业开始复苏,从1935年到抗战之前有短暂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学校卫生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校卫生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2500字自考毕业论文、5000字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校卫生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学校卫生论文范文题目

第二节为福利制度的内容部分,文章从劳工福利、儿童福利、职业指导教育和社会服务四个方面论述的近代上海市的社会福利制度内容.

首先,赋有现代性的劳工福利.劳工福利现代性从法规和内容两方面体现的,法规方面,颁布了明确政府在保证工人最低工资、工作时间、劳动保险和失业救济等方面的责任《上海劳资调节条例》,上海市还出台了两部专门的劳动保险的地方性法规:《上海特别市职工待遇暂行规则》和《上海特别市职工退职待遇暂行办法》标志着上海劳工社会福利制度正式形成;内容方面,劳工福利包括工人失业救济、工人储蓄和保险、教育、医疗卫生和住宅等五个方面,其中很多做法做具有现代性和创新性,如上海市实施的职工储蓄办法成为了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劳工储蓄法律的参考.

其次,内涵丰富的儿童福利.近代上海社会政治和经济地位特殊,儿童福利的重点是为其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培养他们成为未来城市的建设者.在物质条件方面,侧重于建立现代化的儿童教育体系、创造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大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在精神文化方面,上海市政府举办儿童节、儿童年、义诊等社会活动,让儿童增强社会意识、团体意识和服务意识,也让家长更新儿童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进行现代家庭教育.近代上海儿童福利为儿童成长和发展创造现代化的成长和教育的环境,努力把儿童培养成为现代城市的建设者体现了儿童福利的丰富内涵.

再次,公私力量相结合的职业指导.随着近代上海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就业难度也随之增大,积极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有效促进就业成为当务之急.近代上海出现全国最早的社会职业指导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之后又成立第一个该所有完整的组织结构和职业分工的地方性职业指导机构——上海职业指导所,其业务范围覆盖了职业指导、健康指导、婚姻指导等方面.在民间组织兴起职业指导的同时,上海市政府也成立了上海市职业指导所,进行社会性就业指导和学校内部职业指导教育,公私力量相结合职业指导的广泛开展有利于求职者正确的自身定位选择职业,促进就业.

最后是公用局主导的、官民合作的社会服务.近代上海的社会服务主要是通过政府对民营社会公用事业的管理体现的.近代上海由于政府的财力不足、公用事业投入巨大、民营公用事业早已存在于华界等原因,上海的华界的公用事业大都采用的是政府授予民营企业公用事业的专营权,政府行使监管的职责方式运作.上海市政府公用局制定了《上海特别市商办公用事业监理规则》和《上海市公用局民营公用事业监督条例》加强对民营公用事业企业的监督同时也给予民营公用事业企业必要的政策扶持.

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虽然经历了较为曲折的过程,但是却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其是在突破原先存在社会福利框架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结合上海本地的实际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进步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三章主要研究了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实施的效果和困局,分为社会福利制度实施效果和困局两个部分共两节.第一节介绍了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实施效果,首先是劳工福利实践性突出,劳工福利改善了劳工的住房环境,率先在全国实施了劳工储蓄和保险,政府大量投入的劳工教育也取得成效,体现了劳工福利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其次为儿童福利成就显著,通过规范助产事业、设立妇婴保健托儿所、妇婴卫生调查与宣传等方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妇婴卫生行政系统;政府举办儿童节、儿童年让下层儿童体会到儿童福利的益处,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大型的儿童集体活动增强了他们的公共意识、服务意识,同时家长转变了家庭教育观念.再次是职业指导富有特色,职业指导呈现出指导形式从简单走向多样、社会和学校职业指导教育开始分野、职业指导组织也从分散走向联合的特点并且职业指导教育的著作也大量出现.最后为公共服务具有开创性,社会服务方面主要是城市道路的大量的修筑、自来水网络基本形成并且水质有所提高、交通网络形成和出项方式多样化,同时民营公用事业企业和上海市政府有关企业监督程度的争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

第二节是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实施存在的困局.首先,严峻的财政形势制约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由于政府财政紧张和战乱等原因,作为上海社会福利事业主要实施机构的社会局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社会福利事业的运转,福利事业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其次,外商企业和租界当局的百般阻挠,华界的社会公用事业企业相对于外商企业存在着资金匮乏、技术落后等诸多不足,外商公用事业企业为了垄断市场,多方阻扰华商建立和外商企业存在竞争关系的社会公用事业企业,囿于当时的国情,上海市政府只能采取在自己的国土上通过向外商购买公用事业经营权的方式为华界公用事业企业争取发展的空间,可见其中的无奈.

第四章是对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的评价,分为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地位、局限性和当代启示三个部分共三节.第一节研究了近代上海福利制度的历史地位,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确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福利理念、完善了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的功能和架构、有助于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再次转型、对近代工人力量的维权意识具有启发性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近代上海市民观念的形成.

第二节研究了近代上海福利制度的局限性.用法律的形式把劳工福利劳工的的权利加以固定,这对工人维护自身的权益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工人可以摆脱过去仅仅依靠怠工、罢工的方式进行维权的状况,在与资方的斗争中可以援引政府制定的工人福利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维权,更加具有说服力.但用法律的形式将劳工福利进行固定,其实也是一种压制劳工进一步维权的方法,国民党政府通过法律明确劳工维权的方式,对劳工的维权行动加以限定,意图通过实施社会福利对工人思想和意识形态进行整合,达到既缓和了劳资矛盾又稳定的社会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实施社会福利制度只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权宜之计,与福利制度本身的初衷是不相符合的,这也是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的局限.

第三节研究了近代上海福利制度的当代启示.首先,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要和经济水平相适应,根据我国国情有根据、有目的、有计划的规划社会福利的发展进程是十分必要的;其次,要发挥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运行中的效能,政府必须创造和维持良好的社会福利运行环境并且具备较强的施政协调能力;再次,必须注重社会福利立法本身的法制要求,处理好社会福利立法的移植和本土化的关系,社会福利立法应向着统一、集约和高效迈进,社会福利立法明确法律的实施方式,确保法律实施的


https://www.mbalunwen.net/ufo/92248.html

关于免费学校卫生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

学校卫生引用文献:

[1] 比较好写的学校卫生论文题目 学校卫生论文题目怎么取
[2] 学校卫生参考文献外国 学校卫生参考文献有哪些
[3] 学校卫生论文提纲模板样本 学校卫生论文大纲怎么写
《学校卫生论文范文参考 学校卫生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学校卫生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