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怎么写 > 文章内容

税收理论论文范文参考 税收理论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税收理论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8

税收理论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税收理论论文范文参考:绿色税收理论及我国绿色税制体系的构建
  2. 第二篇税收理论论文样文:绿色税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3. 第三篇税收理论论文范文模板:中国金融业税收政策研究
  4. 第四篇税收理论论文范例:我国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5. 第五篇税收理论论文范文格式:论税收中性的理论与实践

★100篇免费税收理论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为您写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税收理论论文范文参考:绿色税收理论及我国绿色税制体系的构建

对环境造成污染这种具有外部负效应活动的治理,可以有直接管制、财政补贴、发售污染权以及征收环境保护税(污染税)等种种经济手段,但在市场机制下并非每种手段都能发挥作用,相比较而言,政府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者征税,是一种最佳的经济手段.本文认为通过实施绿色税收,对抑制污染环境行为、促进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从探寻绿色税收制度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发达国家实施绿色税收制度的经验及启示,进一步明确了构建我国绿色税制体系的必要性,重点探讨了构建绿色税收制度体系的设想,并从如何分步骤渐进式构建绿色税收体系,以及如何加快现有税收制度体系绿色化进程的层面,提出构建中国绿色税收制度体系的保障性对策建议.

通过研究本文认为,绿色税收的优势在于,它虽然不是政府保护环境的唯一手段,也非尽善尽美,但确确实实是政府可以选择的一种较好手段,具有积极的效应.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已经形成了鼓励资源节约、保护环境、限制污染的政策导向,与政府的收费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财政补贴政策等其他有关措施相配合,在减轻或消除污染、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尚未构建起真正的绿色税收体系,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税收体系不是一个单一的税种,而是由多个税种构成的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明确了绿色税收和绿色税制体系的概念,提出了构建我国绿色税制体系的设想,从我国绿色税制的基本宗旨和应遵循的原则,到构建税制的近期目标、远期目标的构想.提出要以节能减排和促进循环经济为切入点,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提高现行税制的绿色化程度,然后适时开征环境保护税,以此构成一个完整的绿色税制体系,建立了评价模型等,使绿色税制体系的研究达到一个新水平.并认为构建绿色税制体系,应以循序渐进方式进行.

真正的绿色税制体系一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是具有节能减排作用的新经济模式下的绿色税制,是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的绿色税制,是不断伴随深化税制改革中的绿色税制,而且要以战略性、动态性视角构建我国的绿色税制体系,从而达到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的.

第二篇税收理论论文样文:绿色税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绿色文明催生绿色理论,绿色理论孕育了绿色税收理论.本文以绿色税收理论及其应用为对象,主要集中研究了如下4 方面内容: 1)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的探析,对绿色税收内涵进行拓展,形成作者独特的ESN 绿色税收观, 运用统计数据,从经济、社会、环境三维角度对现行税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新的结论.

本文将绿色税收分为“浅绿”、“中绿”和“绿色”三个层次.西方学者对绿色税收理论的研究已有80 余载,处于“绿色”层次,而中国学者的研究只有10 余年,尚处在“浅绿”或“中绿”层次.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内涵探究,本文创建了ESN 绿色税收观,并运用近10 多年来的统计数据,对现行税制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对现行支持环保事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社会再就业、民政福利企业、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有了新的认识.

2)从西方优化税制理论分析入手,基于作者对效率与公平的深层次创新性理解,提出并论证了绿色税制三主体结构的构想.

税制优化的目标是在确保税收“聚财”的前提下,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但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理论界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是对效率和公平两者不作层次区分.本文将效率和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都分为两个层次,认为其真正的矛盾发生在“资源应用效率与社会公平”及“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公平”之间.前者基于市场失灵及起点不平等而引发社会公平失衡而言,后者则基于“帕累托改进”非良性而引发市场机制失效而言.现行双主体税制结构显然缺失了代际间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所以应确立资源环境税为第三主体予以解决,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三目标”、循环经济运行的“三环节”看,结论也是如此.

3)基于绿色税制结构的基本框架和现行税制的“绿化”分析,对税制改革与政策完善的具体路径进行系统设计.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印花税.作者结合读博前后的研究成果(10 余篇论文和1 部著作,3 次国际金、银奖及5次国内奖),论证了印花税票的7 项功能及开征人事证凭印花税的可行性, 二是燃油

第三篇税收理论论文范文模板:中国金融业税收政策研究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金融交易税”、“金融稳定贡献税”、“金融活动税”、“银行税”、“银行家红利税”等一系列税收政策的提出,金融业税收政策正成为当前全球税收界最关注的课题之一.在我国,随着经济货币化、金融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经济也受到了诸如“储蓄结构失衡”、“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大幅上涨”、“金融市场大幅波动”、“海外热钱冲击”、“民间借贷高企”等一系列金融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面临着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等种种外部因素的困扰,而且行业自身也存在着同质化竞争严重、过度依赖存贷差收益,“脱媒化”进展缓慢等种种问题的困扰,这都给我国的金融业税收政策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宏观经济大系统中,金融、经济与税收间的互动性如何税收政策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收入、利润等经营指标有何具体影响如何客观看待我国金融业的税负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业税收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有何借鉴与启示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与金融形势,我国的金融业税收政策如何做到中性原则与宏观调控原则的的协调统一等这些问题对于我国金融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即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系统的研究与论证,力求抛砖引玉,为我国金融业税收政策的制定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

第一章为绪论,正文部分共分六章.

第二章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分三节来研究与金融业税收政策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第一节从界定金融、金融业与金融业税收的概念与范畴入手,对金融的复杂性,金融业的起源、特点、功能,金融业税收的分类等基本问题做了基础性的研究与论述.第二节研究金融业税收政策的效应问题.研究发现,在宏观层面,金融业税收政策有助于提升宏观经济效率、增加政府税收收入,抑制金融风险及防止“过度金融化”造成的“产业空心化”等效应.在微观层面,税收政策既能影响金融产业的规模与结构,又对产品服务、经营绩效、公司治理等一系列与金融业经营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制定科学的金融业税收政策对宏观经济与金融产业自身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第三节提出了金融业税收政策应遵循的“效率优先”、“中性与调控性并重”、“结构平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三项原则.

第三章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二节来研究金融业税收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问题.第一节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格兰杰因果检验与回归分析等方法,结合我国1978年-2009年间的宏观经济数据,研究我国经济增长、金融发展、税收收入三因素的互动性问题,研究发现主要有三点:一是我国GDP、金融产业增加值、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税收收入四项指标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二是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是GDP增长的强格兰杰原因,金融产业增加值却不是,这表明相对于产业规模,金融产业效率的提升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更强;三是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我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同向增长0.79个百分点.第二节基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15个省市1978-2008年间的实际数据,应用面板数据回归与双对数方程等方法研究金融发展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关系问题,研究发现主要有两点:一是地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同向增加约0.65个百分点;二是金融机构贷款创造财政收入的效应与区域经济发达程度显著相关.

第四章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二节来研究金融业税收政策的微观经济效应问题.第一节应用ETR (effective tax rate)指标,结合我国房地产、高科技、工业、公用、金融、商业及综合七大基础行业中有代表性的70家上市公司2006年到2010年5个会计年度的平均ETR指标及国际上主要国家金融业的税率与金融机构的实际税负,通过横向比较的方式,研究了我国金融业的税负问题,研究发现主要有三点:一是2006年-2010年间金融业样本上市公司ETR均值约为32.07%,在我们选定的7大行业样本均值中处于中游,低于房地产业(46.14%)、商业(35.99%)与综合业(33.56%);二是从国际比较上看,我国金融业样本上市公司的ETR未高于经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则是由于负利率、高存贷款利差等形成的制度性红利造成的高利润在很大程度上抵销了税制对税负的影响,因此不能轻言中国金融业税负过重;三是通过实证检验,2000年-2010年间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ETR指标、ROA指标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进一步验证了税负因素并不是影响银行业盈利水平的主要因素.第二节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合5家上市银行2000年-2010年的真实财务数据,研究金融业直接税与间接税对银行业的信贷规模、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等经营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直接税,间接税对银行业的信贷规模、收入、利润等指标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间接税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银行业的信贷规模相应减少0.7个百分点,间接税对信贷规模等指标的调控作用明显高于直接税,政府应重视并可考虑通过间接税来加强对宏观经济中金融商品规模与金融业发展的调控.

第五章分三节研究借鉴国际金融业税收的理论与政策.第一节研究国际金融业的直接税政策,研究发现国际间的金融业直接税税率差异较大,我国的金融业直接税税率处于国际中游水平.鉴于金融业收入与成本费用界定的特殊性,政府有必要制定专门的直接税政策加以调控.第二节研究国际金融业的间接税政策,研究发现对金融业课征增值税的技术难度较大,目前国际间还没有通行的实施办法,出于减少对资本流动限制等政策目的,大部分国家对金融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实行完全免税或核心金融业务免税的政策.第三节研究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间金融业税收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状况.研究发现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国际学术界与政府普遍认同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活动具有显著的外部性,税收中性原则不完全适用于金融业的观点,政府应运用税收工具对金融外部性进行调控.二是税收政策是在更广泛范围内调节金融机构收益与成本的有效工具,税收调控原则在金融业税收政策上需加以重视和运用.三是从国外的实践看,放松金融管制和推行金融混业将对金融业的税收政策产生巨大影响,需要税收理论界进行深入的研究.四是对金融业免征间接税政策在客观上造成税收的调控性缺失,使得政府无法通过税收工具对金融外部性进行有效的调控,在客观上造成金融负外部性效应放大导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问题,这一点在英、美等免征金融业间接税的国家表现的尤为明显.五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上新提出的各项税收政策,如金融交易税、金融机构税、银行家红利税、金融活动税等的理论与实践看,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可操作性不强、实施难度大、各国政策难以统一、政策效果难以有效评估等问题.

第六章分四节对当前金融业税收政策相关理论与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与评议.第一节对2008年金融危机后凸显的金融负外部性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发*融负外部性与现代金融业承载的金融功能、自身的经营模式等因素密切相关,金融负外部性导致市场中金融商品数量过度膨胀,超出了实体经济的需求,是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重要因素,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纠正.由于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具有公共产品特征,使得对金融外部性的矫正很难通过私人部门解决方式加以有效解决,故应借助税收手段等公共部门的解决办法来矫正,这就构成了政府运用税收政策调控金融业的逻辑起点.第二节结合国际资本流动的基础理论与我国的实际状况,研究了托宾税在我国实施问题.第三节对金融创新对税收带来的冲击做了相应的研究与建议.第四节基于经济、税收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财税体制现状对我国金融业改征增值税问题做了相应的研究和评议.

第七章分二节研究我国的金融业税收政策问题.第一节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相关的税收与金融体制改革背景,分三个阶段对我国的金融业税收政策的内容、特点与不足做了相应的研究与分析.第二节从总体思路、制度建设、配套改革等方面对我国的金融业税收政策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在总体思路上的政策建议主要有四点,一是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以促进金融业效率的提升;二是重视并运用金融业间接税调控工具,与央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三是客观的看待金融业的税负问题,在长期负利率与高存贷差未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不宜给予金融业低税负;四是建议采用差别税率、税率优惠等措施进一步加强税收政策对金融发展的导向作用,如建立超额累进所得税制政策以促进中小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实行金融业营业税差别税率促进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贷款等金融资源,对老少边穷地区的金融机构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该地区的金融发展等.在税制建设上,鉴于金融业的成本与收益往往不适应于一般税收制度,建议政府根据金融业的经营特点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业税制,包括金融业的收入确认机制与不良贷款防控机制等,以促进金融企业适应国内外复杂的金融形势,更有效的防御金融风险.配套改革措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建议我国尽快建立健全金融资产税收体系,二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体制改革.

税收理论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税收理论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2500字电大毕业论文、3000字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税收理论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税收理论论文范文题目

第四篇税收理论论文范例:我国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税收负担是一国税收制度的核心,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属于税收效率研究的范畴.本文沿着理论假设、实证分析、政策建议的逻辑线索,多层次、多视角的分析了我国分税制以来税收收入的增长情况以及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测算了我国四大口径的税收负担,并实证分析了我国税收负担总量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税收负担对我国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增长的影响,税收负担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最终形成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本文是建立在分税制改革后所形成的税收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税负对经济增影响的研究,因此文章回顾了我国现行税制的构成内容并进行了评述.

2、分析了我国政府收入的构成并测算了分税制以来我国政府收入的规模.我国政府收入分为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其中预算内和预算外收入能通过中国统计年鉴取得,但制度外收入只能通过估计取得,本文提出了它的估算方法.

3、从数量和结构两个维度考察了我国分税制以来税收收入的变动情况.从数量的角度考察了分税制以来我国税收收入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变化;从结构角度考察了税收收入在*和地方两级分配上的数量变动;考察了分税制以来我国主体税占整个税收收入比的变化以及两大主体税之间的构成比的变化;考察了我国直接税和间接税构成情况及变化过程.

4、多口径的测算了我国的宏观税负并作了国际比较,得出了我国最优宏观税负的区间界限.文章从四大口径测算了我国宏观税负;用我国最小口径的宏观税负分含社保费和不含社保费的情况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进行了税负的比较;用马斯格雷夫经典模型进行了我国最优宏观税负区间的确定,在此基础上本着客观、公正的立场对我国大小口径的宏观税负进行了评价.

5、对我国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动态与静态的考察.从静态描述了税收增长与GDP增长的相关性,并借助了税收弹性系数指标进行动态的定量测算.

6、对我国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的研究.研究依赖Eviews6.0等软件进行.借助模型对三大口径的税负对GDP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了税收负担对我国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增长的影响;实证了税收负担对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了税制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用四类税种的税负做自变量,用GDP增长做因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用赛尔分析法进行了中、东、西区域税负差异的分析,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实证了三大区域税负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https://www.mbalunwen.net/weijiezhimi/89225.html

二、研究的主要结论

1、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制分析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文章系统的分析了税收负担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经济增长主要受资本、劳动、技术和消费四大动力的驱动.税收负担做为一种制度性因素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具体的税种和税制结构改变引起税收负担的变化,税负变化会引起经济增长的四大要素交易价格变化,从而改变四大要素的经济效率,最终促使经济增长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这方面可看做是税负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本文重点探讨了这一作用机理;二是通过税收收入的支出数量及结构来影响经济增长,这可看做是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这种作用属于财政支出研究的范围,本文未做研究.就我国而言,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四大要素中,由于我国劳动力充裕,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所以我们重点分析了税负对投资和消费增长的影响,揭示了税负影响投资、消费的路径,对税负影响投资的分析是从政府、民间和外商三大主体角度进行;税负影响消费的分析是通过对所得税、流转税和财产税在居民收入形成使用过程中的作用来进行.

2、对我国政府收入规模的测算是本文研究的前提.对政府收入规模测算,我们运用如下公式:政府收入等于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障金+土地出让金

而政府收入中的非税收入规模测算公式为:

当年的非税收入等于当年政府收入—当年税收收入

将我国政府收入与国际作比较,结论是在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间,我国政府收入中的非税收入占比过高,规模过大,容易产生费挤税的现象.

3、分税制以来我国税收收入保持近20%的增速,未来要继续实行这样的高增长,难度较大,纳税人负担会加重.从结构上讲,我国两大主体税之间的结构表现为流转税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增值税有一税独大的情况,这种构成比有利于税收效率提高,但无法实现税收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功能,因此可以说主体税之间的结构是不合理的,容易对经济产生扭曲.

4、分税制以来我国最小口径税负和小口径税负基本相当,保持在15%左右的水平,小口径税负绝对值不高,但相对于人均GDP而言仍偏高;大口径税负已接近发达国家的上限,无论绝对数还是相对数均已偏高.我国最小口径税负水平的理论最适区间值为13%-25%,区间平均税负水平为19%左右,大口径税负的最适水平的理论区间值为21.39%-41.91%,区间平均税负水平为30%左右.

5、我国三大口径的税负对经济增长的总量影响不同,其中中口径税负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关系,而小口径税负和大口径税负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说明我国税负偏重已制约了经济的增长.

6、税收负担对我国三大投资主体的影响不尽相同,政府投资一般受税收负担的影响小,而无论是民间投资或是外商投资,税收负担对他们的影响都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但税收负担对外商投资的影响将随跨国公司投资战略的变化呈现由强到弱的趋势;我国城乡居民税收负担构成上既包括直接的税负、间接的税负,还包括各种暗税,但两大主体税负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我国目前的税制结构是城乡二元税制结构.从税负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看,税负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而对农村居民影响呈现不显著的正相关.

7、从税负结构看,具体的税种税负对经济增长影响力不一样.具体讲流转税份额的增加能够提高GDP增长率;所得税份额的增加可能会降低GDP的增长率,因此实现GDP的增加,应降低所得税的税收收入占比;我国三大区域税负呈现出东西高、中部低的特点,区域税负极不平衡.区域税负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效应不同,就中西部地区而言,区域税负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中部地区税负对经济增长的负影响程度大于西部地区,而在东部地区则不存在这种显著的影响.

三、政策建议

实现我国税制优化,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是:

1、推动我国城乡二元化税制向一元化税制的转变,实现城乡居民统一的税收体制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步骤,具体包括(1)改革农村居民所承担的间接税及税负水平,实现增值税的零负担率;(2)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个人所得税制度;(3)统一税制后对农民实行部分税种的减免优惠政策.

2、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工商税制是实现税负优化的基础,具体讲包括(1)对现行税种的完善;(2)适应新经济形势开征新税种;(3)使税制结构合理化.

3、在后危机时代推行“结构性减税”的税收政策是实现税负优化的关键,具体讲我国“结构性减税”方案为:一类是实行继续减税的税种;二类是有增有减的税种;三类是增加税收的税种.

4、减少暗税,实行“费”改“税”,缩小费负,扩大税负,规范政府的收入.

四、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从经济学的角度系统的分析了税收负担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变量、传导路径、传导媒介,扩展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站在投资主体的角度系统分析了税收负担对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的影响机制;站在居民收入形成使用的角度具体分析了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并得出了我国流转税对居民消费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较弱的观点.

2、对城乡居民税收负担的测算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修订,并将该测算指标引入实证模型,分别就城乡居民人均税负水平对其各自的人均消费支出进行了实证研究.

3、在Around研究方法基础上,通过增加解释变量,结合我国分税制以来的数据,实证了促进经济增长的税收增长顺序:个人所得税、资源税、流转税、企业所得税和财产税.

第五篇税收理论论文范文格式:论税收中性的理论与实践

经济发展必然要经历从繁荣至衰退的周期性变化,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经济周期主要靠市场机制的自身调节作用,运用供求比例来自发地调节经济周期,使经济发展达到均衡点,但进入资本垄断阶段,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市场机制在调节经济周期性变化中的作用已大大削弱,世界各国政府必须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来协助市场机制解决周期性经济问题,当市场机制失灵时,宏观经济调控成为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税收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调控系统是调节经济周期性变化不可或缺的工具,正因为如此三百多年来西方经济界一代代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税收经济学,旨在发掘出一种损失最小、效益最大的最优税制.

税收中性理论体系一直以来是税收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体系,税收经济学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中性税制,税收中性理论随着中性税制的不断实践一步步得以深化,从开始的绝对中性理论发展为相对中性理论,从一味地否定税收调控到强调中性与调控的有机结合,从一味追求最优效应到结合实际地追求次优效应,税收中性理论正逐渐走向完善.

税收中性的本质是使纳税人和社会的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即税收成本最小化,一直以来不管是税收超额负担论还是最优税收论都是从超额负担最小化来阐述最优税制模式的,超额负担论的基本观点是只有需求弹性为零,超额负担才能达到最小值,税收只有收入效应没有替代效应,不改变均衡价格,这样的税收是最优的,最优税收论也是从需求弹性角度论述了税种、税率的最优配置问题.这两大理论为最优税制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之后的各国税收实践中看到这两大理论的影子,所以本文将在第二章着重描述这两大代表性理论的原理.

本文共分六章,以税收中性为切入点,通过理论基础——政策实践——立法实践——制度实践将税收中性原理的理论与实践加以详细阐述.在导论部分,主要通过写作目的和意义引出税收中性的理论综述,回顾了近三百年来西方各经济学派在研究税收中性原理中提出的一些理论流派和理论观点,将税收中性理论的发展脉络呈现给读者,在综述了税收中性理论的发展脉络后,笔者对税收中性理论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自己对税收中性的理解,同时也阐述了税收中性理论的不足和进一步发展方向.

第二章主要是衔接导论部分的理论综述对在税收中性理论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影响的两大代表性理论进行详细阐述,一方面是证明了税收中性原理的坚实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后几章的税收中性实践进行了理论铺垫.本章主要讨论了两大代表性理论,税收超额负担理论是运用税收效率分析来加以阐述的,通过对所得税、商品税的效率分析并进一步扩展到劳动力市场,通过税收效应分析,得出了相关税收超额负担形成及最小值取得的结论,这一结论引发了经济界对最优税收的研究,也引出了本章第二节对最优税收理论的讨论,最优税收理论起源于福利经济学,通过对最优所得税和最优商品税的研究,通过线性和非线性方法,得出了最优边际税率的倒U型曲线,为之后各国的税制改革提供了税种、税率最优配置的理论基础.从这两大理论的阐述和论证引出了第三章关于税收中性理论的宏观政策实践,通过第一节关于税收中性和税收调控的讨论,表述了笔者对税收中性的理解,即税收中性应该是中性与调控相结合的相对中性,在第二节中以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各经济学派的税收中性政策实践,主要以凯恩斯学派与供应学派的实践为主线来论述,这两大学派主要通过有效需求理论与拉弗曲线为理论基础,展开政策实践,同时也可以看到其实践的目的是产生超额负担最小的最优税制.

税收制度必须有法律保障,第四章对税收中性的立法实践进行了阐述,通过法律原则的理论内涵与应用,通过实证分析,对税收中性立法的目标体系和优化选择,特别在国民待遇原则的实证分析中,对我国目前税制中较敏感的两大课题,出口退税制度和国民待遇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出口退税制度中论述了立法的不足之处,以及中性建设的目标和方法,在国民待遇问题中运用大量数据论证了我国的“超国民待遇”只存在于税收政策中,在实践中并不存在内外资的重大税负差异,这对于今后我国的税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章第二节税收中性立法的国际比较,直观地从日、美、德三国的立法实践中体现了税收立法程序的中性程度,为我国税收立法的中性建设提供了实证借鉴.

税收中性理论最终目标是建立中性税制,第五章税收中性制度实践是本文的重点,本章首先通过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证分析,讨论了税收中性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税制建设中的重要目标地位,第二节主要通过日美两国的税制中性实践,阐述了税收中性理论制度实践的国际比较,由于日本的税制实践是以借鉴美国税制为主的,而在税基上又没有美国的税基宽广,税源也不丰富,同样的税收制度在两国的实践取得了不同的效果,可见税制的中性是要体现国情民意的,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结构,不同的国家体制会造成类似的税收制度完全不同的中性程度.

所有关于税收中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目的只是为了建立我国的中性税制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最后一章以较大篇幅,阐述了我国税制的发展和改革进程,通过对我国税制建设和改革的分析,对新一轮税制改革提出了笔者的建议和制度设想,从税种、税率、立法、税制等方面详细地进行剖析,同时提出了借助第三方力量大力发展税收*制度的设想,旨在中国建立公平与效率兼顾,中性与调控相统一的税收中性制度.

主要论述了税收理论论文范文相关参考文献文献.

税收理论引用文献:

[1] 税收理论论文题目范文 税收理论论文标题怎么定
[2] 近几年税收理论参考文献 哪里有税收理论参考文献
[3] 税收理论论文大纲 税收理论论文提纲怎样写
《税收理论论文范文参考 税收理论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税收理论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