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会计类本科MPAcc双向联动培养模式

主题:会计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0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本科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本科会计方面论文范文。

本科会计论文范文

会计论文

目录

  1. 2.会计类本科与MPAcc 双向联动培养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 2.1 探索会计类本科与MPAcc 双向联动培养的理论价值
  3. 2.1.1 开阔了应用型教育理论在会计类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新思维和新视野
  4. 2.1.2 有益拓展了专业硕士教育理论的实现方式和不同路径
  5. 2.2 探索会计类本科与MPAcc 双向联动培养的实践意义
  6. 2.2.2 探索会计类本科应用型教育的新局面
  7. 2.2.3 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向集约型教育转变
  8. 3.会计类本科与MPAcc 双向联动培养的路径探索
  9. 3.1 会计类本科中设置MPAcc 培养方向
  10. 3.2 培养方向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本研学分互认”机制
  11. 3.3 教学资源充分共享、互相借鉴
  12. 3.4 教师配置上的沟通协作
  13. 会计:会计本科专业课程—审计学课程视频

莫磊 瞿晓龙(广西财经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

摘 要:会计类本科教育教学中,MPAcc 中拓展性元素的适当融入,无疑有益于本科人才综合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MPAcc 教育中,如能合理吸取本科理论教学中“宽口径、厚基础”的有益成分,则更有利于学员均衡全面的成长.文章揭示了会计类本科与MPAcc双向联动培养探索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并提出了这一创新培养模式的具体实现路径.

关键词:MPAcc 会计类本科双向联动培养模式

在“2014 年教育质量认证试点开启我国MPAcc 教育新纪元之际”[1],MPAcc 教育教学探索又踏上了全新旅程.过去十年,MPAcc 教育取得了卓著成绩和长足进步,会计类本科教学也在应用型教育道路上不断前进.虽然培养层次不同,但两者间显然有着天然关联的理论内核和实践土壤:都着重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会计服务管理的基本方向,都在面向社会需求的实践土壤中进行培养.然而,高校教育改革中却一直没有把两者相联系、相配合.这不但降低了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率,更不利于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实现方式.因此,本文对会计类本科教学与MPAcc 教育间的双向联动培养方式进行探索,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当前会计类本科教学与MPAcc 教育间的割裂现状在教育认知中,MPAcc 从诞生起,就是以“高大上”的形象和标志存在.这也形成了学员和教师不自觉的教育理念定势:MPAcc 是以“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专业人才”为使命的人才战略实施项目,一般的会计类本科教育与其相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于是,即便是有些跨专业的MPAcc 学员专业基础薄弱,却也极少选择到本科核心课的课堂上夯实基础,即便很多教师身为MPAcc 教师又同时为本科生授课,却很少有意识启发两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借鉴、互促提高.

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设计中,会计类本科的人才培养计划与MPAcc 的培养方案缺乏有机甚至是有意识的联系,这表现为课程体系上缺乏衔接、课程内容上存在重复和交叉.例如,本科阶段核心课程《财务管理学》、《高级财务管理学》与MPAcc 必修课《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往往在内容上出现重复,没有很好体现不同层次会计专业教育的差异.在教学资源配置上,更远未形成共同开发、共享资源的良好协调机制.MPAcc 建设的案例库往往没有顺带用于启发高年级本科教学,而本科教学中一些很有价值的公选课如《博弈论》、《演讲与口才》等也往往与MPAcc 学员无缘,教学资源配置缺乏关联协同效应.相比教育成本的高投入,教育资源在价值发挥上却没有实现“规模效应”.在教学改革研究中,省级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分属省教育厅的高教处和学位办管理.在教学改革探索权长期分割的背景下,不同层次的教学改革探索天然缺乏相互联系的制度支持:本科教改项目无论任何专业无论课堂或实践教学,都只针对本科教学层次;类似的,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无论是综合还是专项,也只关乎研究生教育层次.作为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MPAcc 也概莫例外,其教改探索在观念上一直就没有突破“就MPAcc 论MPAcc”的惯性制度思想禁锢.

2.会计类本科与MPAcc 双向联动培养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1 探索会计类本科与MPAcc 双向联动培养的理论价值

2.1.1 开阔了应用型教育理论在会计类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新思维和新视野

应用型本科教育理论着眼于专业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适应性”,这一理论的提出,是顺应我国经济向后工业化时代转型、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模式转向的大环境所提出的.这一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但“应用型人才”的“应用能力”应该提升到一个什么层次,现有本科培养模式是否足以胜任这一培养目的,并没有为教育理论所回答.因此,唯有通过实践的不断探索创新来印证和发展教育理论.于是,探索会计类本科与MPAcc 双向联动培养的方式和成效,将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理论在会计本科领域的一次有益探索,也因而将为应用型教育理论提供积极的新思维和新视野.

2.1.2 有益拓展了专业硕士教育理论的实现方式和不同路径

专业硕士教育理论专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和培养方法.由于我国专业硕士教育起步较晚,各培养单位早期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又普遍较为薄弱,因此,具体培养方式和实现路径上一直较为单一,成效不甚理想.探索将会计类本科教学体系中较为有益的元素纳入到MPAcc 教育教学中,将进一步多元化MPAcc 学员培养目标的培养方式.从而,以MPAcc教育改革为突破口,有益探索专业硕士高层次应用型综合素质塑造的实现方式和路径.

2.2 探索会计类本科与MPAcc 双向联动培养的实践意义

2.2.1 有益于跨专业MPAcc 学员发挥专业优势从理论上来说,专业背景为非会计类本科基础的学员,在MPAcc 教育体系中更有机会成为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然而,在“跨专业报考MPAcc 比率持续上升背景下”[2],大部分跨专业的MPAcc 学员不但没有展现出其原有专业优势,“反而在专业性很强的MPAcc 教学中陷入了迷失、困惑的学习困境”[2].因此,“跨专业学科背景优势的发挥需要以因材施教的差异化培养机制为前提”[3].因此,将会计类本科与MPAcc 双向联动培养,建立起“双向开放型”课程体系,对跨专业MPAcc 学员夯实专业基础、发展多元化知识框架优势,将大有裨益.

会计:会计本科专业课程—审计学课程视频

2.2.2 探索会计类本科应用型教育的新局面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会计类专业,尤其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目前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相比过去,现有模式只是更强调了课堂和课外实践环节的课时,但并未取得很好的成效,且没有找到下一步改革的正确前进方向.因此,探索将MPAcc 教育中的启发性教学元素如案例库、研讨课程等与高年级会计类本科教学相通,则能够拓宽和提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宽度和广度.更进一步,还可以探索在会计类本科中设置MPAcc 培养方向或培养班.

2.2.3 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向集约型教育转变

无论会计类本科还是MPAcc 教育,高校投入的基础性教学成本和运行性教学成本都很高.因此,在我国经济和教育两层次全面转型的制度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向“集约化、低成本高效益化”转变是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要实现高校办学模式的这一转变,教学资源需要从总体上进行一体化规划和整合利用,而这又要以不同培养层次、不同专业的培养计划等的统一协调为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探索会计类本科与MPAcc 双向联动培养的模式和方法,对高校办学向集约型转变有“抛砖引玉”的现实意义.

3.会计类本科与MPAcc 双向联动培养的路径探索

3.1 会计类本科中设置MPAcc 培养方向

从我国会计专业应用型教育系列“应用型会计类本科教育→MPAcc 教育→EMPAcc 教育”的设置思想和培养导向来看,显然可以把MPAcc 教育视为应用型会计类本科教育的“升级版”.再考虑到MPAcc 办学院校不断增加和MPAcc 报考人数持续上升的态势,完全可以在会计类本科中专设“MPAcc 培养方向”或“MPAcc 方向实验班”,通过同时吸取本科教学和MPAcc 教育两方面的教学优势和教学资源,探索培养将来主要向MPAcc 发展的本科生.在具体模式上,可以采用“三加一培养模式”[4]:前三年修完本科阶段的理论课程学分,第四年到MPAcc 实习基地实践专修课外实践环节的学分.相比一般会计本科生,该方向有更高的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和更多的实践教学指导.

3.2 培养方向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本研学分互认”机制

要利用好会计类本科和MPAcc 两个不同体系的教学资源,需要一个科学合理教学机制来的引导.例如,可以设计基于培养方向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本研学分互认”机制,从而为推动两个不同体系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奠论文范文度基础:跨专业MPAcc 学员应额外加修(已获中级会计技术资格或CPA 专业阶段合格证书可免)会计本科阶段的主干核心课程如《高级财务会计》等,加修的学分获得承认,但作为额外学分对待;根据专业基础和个人发展要求,MPAcc 学员可以申请选修一些本科教学中有益课程,这需要先报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批,同时应该以一定的系数(小于1,如0.5)折算为其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学分;同时,会计类本科高年级成绩优秀(如排名前10%)的学生可以申请学习MPAcc 的相关课程,同样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审批,考核通过将作为“创新学分”计入该生的成绩体系中.

3.3 教学资源充分共享、互相借鉴

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在MPAcc 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但往往都具备较好的会计类本科办学基础.为保证MPAcc 教育质量和本科教学改革步伐,在两者教学资源上充分共享、互相借鉴是非常奏效的途径.如以教学案例的开发与使用为例.MPAcc 重视案例开发和案例教学,但其案例的要求较高,开发过程较长,成本论文范文也较高.同时,本科教学中如《财务管理课程实验》等课堂实践课在多年教学中往往已经积累了不少自主开发的典型案例,虽然深度上不能与MPAcc 案例相比,但完全可以作为MPAcc案例开发的后备遴选库,从而大大提高开发效率.同样,已经开发完成的MPAcc 案例,可以在适当的课堂场合适当引入本科生课堂,从而进一步开阔他们的视野、锻炼提升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教师配置上的沟通协作

要推进双向联动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还需要发挥课堂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这就要求开展不同层次教学的教师间通过交互学习和充分沟通,形成共识从而恰当指导学生.例如,可以指定MPAcc 导师为年轻本科任课教师的“老带新”指导教师,让年轻老师随堂学习MPAcc 教学中对本科应用型教学有启发和帮助的方面.同样,MPAcc 导师也应该讲授本科课程,也应该到年轻教师的课堂上了解本科生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年轻教师如何从“应用能力提升”的角度来改进课堂教学.

通过会计类本科与MPAcc 双向联动培养模式的探索,不但可以共享并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互相借鉴,更有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会计类本科与MPAcc 两个不同人才培养层面互促互进,从而顺应于高校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服务于国家人才战略对会计领域的发展要求,培养出更多适应于时代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MPAcc 研究生教育发展大事记[EB/OL]. [2014-07-20].http://mpacc.cn/more.phpcid等于944.

[2]余新培,曹玉珊.跨专业生源扩招背景下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的现实思考[A].中国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 年年会暨第七届会计学院院长论坛论文集[C].2014:165-169.

[3]何运信,李美中.跨专业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差异化培养研究———基于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问卷调查[J].高等农业教育,2010(1):61-64.

[4]陈梅,彭晓英.会计本科专业与全日制MPAcc 联动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1):86-87.

[5]胡国强,瞿晓龙.MP Acc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4(2):112-119.

总结:该文是关于本科会计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会计引用文献:

[1] 比较好写的会计本科学位论文题目 会计本科学位论文题目如何定
[2] 电大本科会计学学论文选题 电大本科会计学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3] 最新本科会计论文选题参考 本科会计论文标题怎么定
《会计类本科MPAcc双向联动培养模式》word下载【免费】
会计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