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写作资料 > 文章内容

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摘要怎么写 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大学法律专业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6

大学法律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的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研究
  2. 第二篇摘要范文:国外法律教育模式对大学法律专业授课的启示
  3. 第三篇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摘要:法律英语教材评价实践
  4. 第四篇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摘要模板:中国司法考试制度改革之探讨
  5. 第五篇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摘要怎么写:改进民族院校法律专业硕士生培养模式的思考──以*民族大学为例
  6. 第六篇摘要范文: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检讨与创新
  7. 第七篇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摘要范文: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初探——以浙江大学法律硕士培养为视角
  8. 第八篇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摘要格式:安徽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经验、思路与举措
  9. 第九篇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摘要:开放大学法律专业教学模式探析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与职业兴趣、人格的关系研究

【100篇】免费关于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摘要范文,均为免费优秀摘要,可做为大学法律专业相关摘要参考,是大学法律专业相关毕业论文写作必备的免费摘要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的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民意识的价值得到提升并发挥了日益显著的重要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我国*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大学生法律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社会主义*政治的论述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重要论断,将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文以公民意识养成为视角,系统梳理了公民意识养成与大学生法律教育的概念、相互关系等理论基础,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进行全面、系统、历史、比较的考察,在借鉴国外大学生法律教育在公民意识养成过程中的经验基础上,对大学生法律教育的主体建设、内容和途径等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

首先着重阐明了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的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指向.以公民意识养成为视角的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研究体现了时代价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契合了大学生法律课程的教学需要,是构建适合中国特点的大学生法律教育体系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需要,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是构建和维护和谐校园的需要.正文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的基本问题.首先界定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的概念,本文的大学生法律教育是指对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以法律基本知识、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等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称,属于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通过对公民概念的历史梳理,公民意识概念的法律解读,进而将公民意识养成的涵义理解为培养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就是培养其与*政治和法治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民意识并使之成为合格公民的实践过程.本文所研究的公民意识养成限于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养成.界定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的概念涵义,同时对二者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分析,为后面探讨二者的关系、明确大学生法律教育在公民意识养成中的重要作用打下基础.

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的关系.主要阐述了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之间的哲学基础、法理基础和政治基础以及二者之间互为手段与目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公民意识养成为目标使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更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接受.二者是联系密切的范畴,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在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是有机统一的.

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的历史考察.我国的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经历了并不平坦的发展历程,与西方法治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法治建设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实际上始于改革开放以后.改革以后,中国的法制建设有了重大转机,重新确认了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高校大学生法律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的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大学生法律教育衰落阶段;二是大学生法律常识教育阶段,三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阶段,四是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阶段.伴随着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四个阶段,公民意识养成也经历了从缺失、觉醒到深化的过程.

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的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及成因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就其发展而言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高校能够充分认识到对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法律教育教学从对公民意识养成的认识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存在诸多问题,使公民意识养成在法律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究其原因,包括偏狭的教育理念、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素、基础教育阶段不重视公民意识培养以及我国传统行政化的教育制度和体制.

国外大学生法律教育在公民意识养成过程中的经验借鉴.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新加坡五个国家大学生法律教育和公民意识养成渠道和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西方国家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养成并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宗教活动以及志愿者服务活动直接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的培养.反观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多数都是涉及德育方面的教育,主要通过理论或者抽象概念的灌输,而不重视甚至忽视他们自身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实践.公民意识的养成不单单是对其自身法律赋予的权利的了解,也包括了公民突破对个体自身水平的限制,积极参与社会化管理活动的过程.

公民意识养成视域下大学生法律教育的主体建设.教师是法律教育主体,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教育主体的自身素质建设、大学生法律教育主体的培养和优秀法律教育者的引进三个方面的讨论,认为只有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才能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和指导.以公民意识养成为目标的大学生法律教育,必然要求教育者担负传播法律精神、培育公民意识的重任,决定了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必然要加强自身建设,应对新的挑战.

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内容.提出了大学生法律教育在内容增加宪法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纪律教育和实践教育.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内容是根据法律教育的目标确定的,它决定着法律教育的实施效果,是实现法律教育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保证.法律教育内容是广泛而具体的,是随着时代和社会要求及具体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的.

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大学生法律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在大学法律教育中,所有教育内容的更新,最后都要依靠法律教育途径和方法来加以实现.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将会大大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增强,最终实现高校法律教育的育人目标.就大学这一相对于社会具有一定特性的环境而言,大学生法律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分为课堂内、课堂外两个方面.

最后,总结本文观点与明确下一步研究方向.详细论述了本论文的三个创新点:其一,分析角度独特.现有的研究资料显示,从公民意识视角出发,系统探讨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本论文将“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的大学生法律教育”作为专门的讨论方向,希望能有所创新.其二,研究内容有创新.本研究以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和公民意识养成现状为背景,从公民意识养成出发提供大学生法律教育的新视野,力图实现大学生法律教育和公民意识养成的“双赢”.其中重点关注了大学生法律教育、公民意识养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并结合国外的多个国家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借鉴,认为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等因素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进而融入到高校大学生法律教育的过程中,这在以往的研究中鲜有提及.其三,研究结论有新意.本研究在立足于我国大学生法律教育和公民意识养成的历史考察和现实依据,对大学生法律教育和公民意识养成进行辨析和界定,提出了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的大学生法律教育的主体建设、内容、和途径与方法的设想.提出大学生法律教育不仅要提高教师的素质,而且还要拓展教育主体的范畴,将法律实践领域的专家引入到大学生法律教育系统中来,以提高法律教育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时效性.

第二篇摘要范文:国外法律教育模式对大学法律专业授课的启示

本文通过研究国外法律教育模式的历史发展及其优势和劣势,对西北某大学法律专业授课提出了几点启示.与此同时,西北某大学法律专业授课的改革也为国内其他学校法律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第三篇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摘要:法律英语教材评价实践

随着涉外法律事业的发展,法律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得到高校的认同.然而高校在使用这些教材时,却普遍缺乏对教材的系统分析和评价,根本原因是缺乏一套系统评价大学法律专业英语教材的标准.笔者从需求角度入手,在分析、借鉴国内外ESP教材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大学法律专业英语教材的特点,制定了一套评价该类教材的步骤和量表,为系统评价大学法律专业英语教材提供建议,旨在优化ESP教材建设,完善ESP教学.

第四篇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摘要模板:中国司法考试制度改革之探讨

2001 年 6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法官法》、《检察官法》修正案,规定今后法官、检察官必须通过统一的司法考试获取从业资格.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对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可以说是最关键的一步.正如任何新的改革措施的出现都会引起争论和质疑一样,司法考试制度在我国的推行也引起了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大讨论:我国的法律职业化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司法考试制度,怎样设计才能使每一项具体的制度更加科学,如何改革才能使司法考试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相协调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比较和分析各国主要是大陆法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就我国司法考试的模式、司法考试的具体制度设计以及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协调,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相关建议. 文章的第一部分对司法考试的模式和价值进行了分析.(1)当代世界主要国家的司法考试模式主要有两种分类:根据考试选拔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律师资格考试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根据考试功能不同可分为入门资格考试和任职资格考试.在深入分析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主要国家司法考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法律传统,提出:我国司法考试应维持现有的模式,实行法律资格一元制,即无论是何种法律职业的从业者都必须通过同样的考试取得资格.(2)司法考试制度的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前者体现在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有效的节省司法资源和提高法律从业者的素质上,后者即体现在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 在探讨了司法考试模式的基础上,文章的第二部分,即主体部分对我国司法考试的具体制度安排进行了研究,主要参考大陆法系国家的做法,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制度改革的建议: 第一,在司法考试管理制度方面,建议取消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由全国人大常委组织法律、人事、财政、教育等方面的专家代表成立国家司法考试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相关的考试制度,由司法部司法考试司负责实施. 第二,在司法考试的报考资格方面,建议维持现有的规定,允许非法学本科的其他专业本科毕业生参加考试,严格把握尺度,确立国家司法考试准入资格审查标准. 中国司法考试制度改革之探讨 6第三,在司法考试的形式方面,建议采取两次考试的形式,第一次考试仅面对非法律专业背景的考生(通过大学法律专业毕业考试者可免试),以法学基础理论和从事法律职业的基本能力为测试重点,旨在考查考生的法学素养,第二次考试则侧重于对重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法律应用能力的检测,旨在考查考生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第二次考试中加入口试测试,考查考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案例分析能力和现场反应能力,严格控制阅卷者的人选,坚决杜绝在读研究生参加阅卷.

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法律专业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8000字学院学士论文、5000字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大学法律专业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摘要范文选题
第四,关于司法考试考试时间的确定,建议应充分考虑到应届毕业生的特殊情况,为他们参加考试提供便利,理想的时间安排是第一次考试在 2、3 月报名,4 月考试,6 月公布考试成绩,第二次考试在 7 月报名,9 月考试,10 月公布考试成绩,11 月申请职业资格.同时,应届毕业生的报考资格证明可以多样化.

第五,在司法考试通过率方面,建议通过率的确定应该以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量为依据,应该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同时应该提高通过比例的透明度和稳定性,第六,司法考试制度可以存在一些特殊政策:(1)法律职业资格授予制.

明确规定由国家司法委员会承认的教育部直属或认可的国立大学法学院系法律教授、副教授,可以直接具有被遴选为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和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的资格,(2)对特殊地区的照顾政策.通过制度性的措施,在一段时期内,在法律职业者匮乏的地区造就某些特殊的利益和交换条件,以产生、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法律职业者.照顾政策主要有两个:一是报名资格上的照顾,二是录取分数线上的照顾.

第七,建议建立规范化的职业培训制度.法律职业家的养成过程应该是:大学法学教育(学士)——司法考试——司法研修与培训——成为法律职业家.

培训针对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包括法律实务的集中讲授和实习训练,采取统一培训模式.

文章的第三部分对司法考试制度运行过程中与前期法学教育和后期法律职业的衔接进行了探讨.

首先,在与前期法学教育的衔接方面,提出司法考试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高校法学教育的发达与支撑,离不开法学教育的成效,而司法考试制度

第五篇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摘要怎么写:改进民族院校法律专业硕士生培养模式的思考──以*民族大学为例

*民族大学法律专业硕士生的培养在民族院校的同类教育中具有引领与示范作用.问卷调查及相应分析表明,法律专业硕士生培养模式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改进之处,比如,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存在差距、图书馆藏书不够丰富、对外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等等.为此,提出如下相应改进思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为目的,引入研究型授课方式,并通过具体方案落实这些目标.这些思路为提升法律专业硕士生的学术水平及实践能力提出可供操作的途径,并对其他民族院校法律专业硕士生培养模式的改进具有示范意义.

第六篇摘要范文: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检讨与创新

我国法官遴选制度存在如下弊端:对法律专业学习资历要求过低,弹性过大,法律工作经历认定范围过宽,职业培训资历要求或缺,法官遴选程序不规范,缺乏专门的法官遴选机构等弊端.创新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基本思路是:明确规定法官任职资格中的法律专业学习资历为全日制大学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将法官职业培训与法官遴选相结合,完善法官职业培训机制,成立专门的法官遴选机构,确立科学规范的法官遴选程序.

第七篇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摘要范文: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初探——以浙江大学法律硕士培养为视角

参照美国法学院的JD学位培养模式,从1996年迄今,中国JM学位(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逐渐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与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制度的重要模式,在中国法治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就业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而笔者认为改革现行的JM培养机制势在必行.浙江大学作为第一批试点法律硕士教育的高校之一,笔者以浙江大学法律硕士培养机制为视角,在比较研究外国的法学教育模式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若干JM培养机制改革创新的思路与对策,力求为完善法律硕士培养机制提供借鉴.

第八篇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摘要格式:安徽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经验、思路与举措

一、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本经验总结安徽大学自1999年招收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00年招收联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在校攻读该专业学位研究生620人,其中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447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173人.13年来,安徽大学针对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的特点,在管理体制的建设、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指导教师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胆探索,在推进法律硕士教育制度的改革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第九篇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摘要:开放大学法律专业教学模式探析

开放大学教育法律专业一直以来是备受大家推崇的热门专业,开放大学成立以来,面对我们地方电大也正处于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关键时期,探索适合开放大学成人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本文仅就地方开放大学法律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探析,主要从互动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模块、案例教学相结合,全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微博微信教学展现成人教育优势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对地方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转型尽一点微薄之力.

第十篇摘要范文: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与职业兴趣、人格的关系研究

目的:(1)调查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的特点,(2)探讨职业取向与职业兴趣、人格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湖南省某综合性普通高校不同专业的528名大学本科毕业生人群,使用LCVIT,16PF及研究者本人设计的职业取向填写题以团体施测和个体施测相结合的方式取样,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数据分析方法包括一般描述性统计,X~2检验,一维方差分析及逻辑回归分析等.

结果:(1)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的人口学差异:①职业取向总体的性别差异极其显著,且研究型、社会型、常规型职业取向的性别差异极其显著(p<0.01),现实型、企业型职业取向的性别差异显著(p<0.05),而艺术型职业取向无显著差异(p>0.05).②职业取向总体的专业差异极其显著(p<0.01),各职业取向类型的专业差异也都极其显著(p<0.01),③职业取向总体的城乡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型职业取向的城乡差异显著(p<0.05),④职业取向总体的家庭月收入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各职业取向类型的家庭月收入差异也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⑤职业取向总体的父亲职业差异显著(p<0.05),母亲职业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艺术型职业取向的父亲职业差异显著(p<0.05),研究型职业取向的母亲职业差异显著(p<0.05).⑥职业取向总体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艺术型职业取向的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显著(p<0.05),研究型职业取向的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显著(p<0.05).(2)职业取向的职业兴趣分量表均值差异:除社会型职业兴趣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职业兴趣分量表均值均具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3)职业取向的16PF分量表均值差异:除乐群性、敏感性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恃强性、紧张性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16PF分量表均值均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4)职业取向与职业兴趣的符合情况:总体符合情况具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以完全不符合的居多,其次为基本符合的,最低为完全符合的.其中现实型、艺术型的符合情况差异显著(p<0.05),研究型的符合情况差异极其显著(p<0.01).(5)不同专业的职业兴趣分量表均值差异: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职业兴趣分量表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专业学生的职业兴趣分量表均值均具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6)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的影响因素:①现实型职业取向的影响因素为母亲无职业、物理专业、计算机专业、社会型职业兴趣,②研究型职业取向的影响因素为母亲受教育程度、物理专业、计算机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乐群性、敏感性、紧张性,③艺术型职业取向的影响因素有性别、美术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艺术型职业兴趣、社会型职业兴趣、企业型职业兴趣,④社会型职业取向的影响因素有物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法律专业、艺术型职业兴趣、社会型职业兴趣、企业型职业兴趣,⑤企业型职业取向的影响因素有:父亲工人、美术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社会型职业兴趣、企业型职业兴趣、独立性,⑥常规型职业取向的影响因素有:性别、父亲商人、美术专业、艺术型职业兴趣、兴奋性.


https://www.mbalunwen.net/hqx/58227.html

结论:1.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总体表现出一定的性别、专业、父亲职业差异,而无明显的城乡、家庭月收入、母亲职业及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的差异.2.不同专业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取向及相关影响因素存在有显著差异性:如物理专业主要以现实型、研究型和企业型职业取向居多,计算机专业主要以现实型、研究型和社会型职业取向居多,美术专业主要以艺术型和社会型职业取向居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以企业型职业取向居多,而教育技术学、法律专业均主要以社会型和企业型职业取向居多.另外,现实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职业取向表现出一定的性别、专业差异,研究型职业取向表现出一定的性别、专业、城乡、母亲职业、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艺术型职业取向表现出一定的专业、父亲职业、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3.不同职业取向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兴趣有一定的差异.4.不同职业取向大学毕业生的16PF有一定的差异.5.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与职业兴趣的符合情况差异显著,且不太理想.6、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受职业兴趣、人格因素和性别、专业及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关于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摘要范文,可以做为相关参考文献.

大学法律专业引用文献:

[1] 大学法律专业论文选题 大学法律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2] 大学法律专业专著类参考文献 大学法律专业参考文献怎么写
[3] 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提纲样本模板 大学法律专业论文大纲怎样写
《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摘要怎么写 大学法律专业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大学法律专业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