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选题 > 文章内容

建筑类评职称论文范文参考 建筑类评职称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建筑类评职称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6

建筑类评职称论文范文

建筑类评职称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建筑类评职称论文范文参考:整合碳排放评价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2. 第二篇建筑类评职称论文样文:论《儒林外史》的现代误读
  3. 第三篇建筑类评职称论文范文模板:中国国家公园设置及其标准研究
  4. 第四篇建筑类评职称论文范例:教育评估公信力研究
  5. 第五篇建筑类评职称论文范文格式:生态旅游区游憩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研究

★本文是100篇免费关于建筑类评职称论文范文,均为免费优秀可做为建筑类评职称相关参考文献,是建筑类评职称相关毕业论文写作必备的免费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建筑类评职称论文范文参考:整合碳排放评价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自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DGP的CO2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45%以来,节能减排成为我国建筑业的“十二五”发展目标.目前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政策、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和低碳建筑评价标准三个层面:低碳建筑概念不清导致低碳建筑设计结果分散;政府管理者缺乏有效工具客观评估建筑的碳排放水平,无法实施财税奖励政策以及建立碳交易市场;投资者利益驱动不足,无法从低碳建筑投资中获得应有回报;业主对低碳建筑没有切身感受,无法通过权威的认证标签识别低碳建筑产品.因此,我国亟需建立科学合理的低碳建筑评价体系,为各方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

文章系统梳理并比较了国内外六个典型低碳建筑评价体系的主要特征、评价对象、评价工具、指标体系、分值构成、权重系统、评估流程和评价结果,指出我国低碳建筑评价体系现存的共性问题:实施过程缺乏政府政策引导;评价对象范围有限;评价指标缺乏明确详细的核算方法;没有建立综合打分体系;没有建立独立权重系统;评价结果的输出形式过于抽象.继而,从现存问题的三个关键角度有针对性的研究了建筑碳足迹、指标基准和评价体系权重系统,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确定方法与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框架的理论模型,明确了评价体系基本特征、系统规则、系统要素和评价工具群的内在逻辑结构.

在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框架理论模型的指导下,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研究基础,以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碳排放性能评价视域为目标,构建整合碳排放评价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框架,针对天津地区住宅/办公建筑特点,进行了评价子系统的开发.探讨了建筑碳排放评价指标项、数学模型、指标基准、权重因子、评级基准和评价结果表达方式,制定了天津地区新建办公建筑特征标签工具打分表,并开发了便于用户自评价的软件工具及建筑碳排放LCA辅助工具.最后,应用评价软件和建筑碳排放LCA工具对天津大学1895建筑创意大厦进行了试评估,验证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及实用价值.

本文提出的整合碳排放评价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框架和天津地区新建办公建筑特征标签工具,可以为我国现有绿色/低碳建筑评价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与决策支持.

第二篇建筑类评职称论文样文:论《儒林外史》的现代误读

学术史研究所经常采取的一种基本方式是“研究综述”,这一方式的长处在于可以对已有学术成果、观点做尽可全面的回顾与总结.而“误读",研究则在对学术史进行深入思考这一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其更能揭示出具有学术品格与意义的内容.本文即以“误读”研究的方式切入对《儒林外史》学术史的考察,并以相关文本为参照,通过比较、辨析,力求获得与作者创作意向和文本内在意蕴尽可能接近或相吻合的认识.本文共三章,分别以吴敬梓的思想、吴敬梓的知识背景、《儒林外史》的基本立场为中心,依次展开.

第一章主要辨析“吴敬梓与魏晋风度”、“吴敬梓与儒家",、“吴敬梓与程朱之学”几个命题,其内在理路是:吴敬梓的思想非道家而是儒家,非正统儒家而是以原始儒家为根基,并非与程朱对立而是兼采包括程朱在内的诸家儒学.

论者对“吴敬梓与魏晋风度”的论述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魏晋名士如何对待名教,二是其隐逸基于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本文通过考察发现:无论是对待礼教的态度,还是吴敬梓笔下读书人隐逸的文化背景,都是基于儒家而非道家,这与魏晋名士有显著不同.

关于“吴敬梓与儒家”的讨论主要有两种看法:其一,吴敬梓的思想主要是正统儒家思想;其二,吴敬梓的思想主要是原始儒家思想.所谓“正统儒家思想”是一种意义难以确指、极易造成理解分歧的说法,更重要的是以“正统儒家思想”对《儒林外史》定位,无法准确把握其基本内容.比较而言,后一种看法更为恰当.不过,持这两种看法的学者大多强调吴敬梓思想的进步性,强调其对抗或批判程朱的意义,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形.

从《儒林外史》看吴敬梓对待程朱的态度,不难发现:吴敬梓并不刻意与程朱对立,而是持一种“参看”的态度,他批评的是后人对待程朱的拘执与固陋.以历史的实际情形为参照,《儒林外史》对王玉辉父女的刻画显示:吴敬梓关注的不是程朱之学存废的政治问题,他思考的是读书人应该如何对待基于程朱之学的理学和礼教的问题.

第二章重点辨析“吴敬梓与颜李学派”.这一命题由胡适提出,其求证尽管很是“小心",,但做结论又相当“大胆”,即将实质上的作者交游的考证当成了思想影响的“考证”,而用来确证吴敬梓与颜李学派之间渊源关系的直接证据却没有.当代有学者试图求证,但所提供的也基本上是无效证据.

从《儒林外史》看“吴敬梓与颜李学派",,可以有把握地说:《儒林外史》推重道德文行而非功名事业;《儒林外史》主要关注的是科举取士制度下读书人的精神、道德问题而非人材问题;吴敬梓与颜李学派对待程朱之学,在关注内容、态度、指向等方面都截然有别.

这一部分还将“四书五经”、《文木山房诗说》、唐人小说等与《儒林外史》作了对照,这些都是构成吴敬梓知识背景的要素;同时辨析了“《儒林外史》和魏晋六朝文学”等命题.

第三章讨论《儒林外史》的基本立场.

《儒林外史》“批评科举制度”,是胡适基于“文学革命”的目的提出的命题.1950年代,基于思想批判、文化批判的“革命”目的,“反科举”话语生成,随后被不断复述.“反科举”、“反八股取士”实际上是今人的引申与发明.一方面,“反科举”话语与历史的真实情景有很大偏差,与吴敬梓的态度也不相符:另一方面,“反科举",话语偏离、遮蔽了《儒林外史》的基本意旨.事实是,吴敬梓不是从制度层面批评八股取士不合理,而是关注八股取士制度下读书人的种种情态,思考读书人在举业功名面前应当怎么办的问题.将《儒林外史》与《聊斋志异》、《镜花缘》等关涉科举的小说进行比较,则更有助于理解《儒林外史》的基本立场.

建筑类评职称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建筑类评职称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8000字专科毕业论文、8000字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建筑类评职称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建筑类评职称论文范文选题

本文最后指出:以“误读”研究的方式切入对《儒林外史》学术史的考察,我们还进一步发现,研究者在讨论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时,往往以对待社会命题的态度来对待学术命题,将对社会命题的看法不同程度地移植为学术命题的结论.这一做法带来的结果是,结论与论证往往失去学术应有的严谨,鲁迅先生的做法则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第三篇建筑类评职称论文范文模板:中国国家公园设置及其标准研究

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水平的提高,自然旅游热促使自然遗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管理成为我国社会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所必须高度重视的前沿命题.一方面中国遗产地面积不断扩大,建立了遗产地体系,另一方面却存在管理薄弱、经验缺失、标准不一、经费短缺、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等问题.构建先进的自然保护理念,创新科学有效的中国自然遗产管理模式,是当前中国遗产资源管理亟待*的重大课题.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本文以国家公园管理模式为题,应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理论、生态管理理论、重复博弈理论、协同演化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采取文献研究、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比较分析以及实证研究等多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探讨中国遗产地建设国家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中国特色国家公园的宗旨内涵以及设置标准.

首先,针对我国现行遗产资源管理体制多重目标、多重管理、企业化经营等问题,采取专家和公众问卷调查的方式,论证中国设置国家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认为建立国家公园是国家遗产资源管理的战略选择,乃可持续发展之必要、规范管理之必要、消除制度弊端之必要、绿色旅游之必要、生态保护事业及国际交流合作之必要.其次,提出保护优先的效益协同假设,构建了保护优先效益协同的国家公园管理理论模型,并选取国外代表性组织和国家的国家公园以及中国现行各类国家级遗产地,进行概念、设置宗旨和评价标准的分析对比,提取主要评价因素,吸纳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新要素,设计中国国家公园设置标准的指标模型和指标体系.第三,以福建泰宁世界遗产地为实证地,进一步证实了现行自然遗产地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缺陷及其自然破坏风险,验证了本研究所提出设置标准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提出设置中国国家公园的初步构想.研究表明,国家公园是中国自然遗产管理可以借鉴并必须加快建立的有效管理模式,该模式能够解决现行遗产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所设计的设置标准可行适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指导实践的实用价值、决策参考意义.

第四篇建筑类评职称论文范例:教育评估公信力研究

转型期中国教育评估的信任困境和基于公信力提升的评估秩序建构,是现阶段教育评估及教育管理必须面对的颇具挑战的基础性问题,开展教育评估公信力研究十分必要也非常紧要.本论文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基于文献研究、思辨分析、采用开放式和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对教育评估实践中的“信任难题”进行初步的理论分析与学理回应.

本文首先描述并呈现了当前社会诸领域出现的“信任危机”以及教育评估实践中的“信任难题”,指出当前我国教育评估存在公信力低下这一现实困境;在详细回顾信任研究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确立了教育评估公信力研究的问题关注.因“公信力”是汉语世界的新词汇,本研究对“公信力”的概念界定,相近概念的辨析及公信力在教育评估概念地图中的位置坐标等予以较多着墨.研究细致分析了教育评估实践的公信力诉求及其特性,揭示公信力这一概念的公共性、关系性、整合性以及教育评估公信力提升的艰巨性.


https://www.mbalunwen.net/kejidaquan/84127.html

其次,对教育评估公信力的影响要素进行解释性建构.本研究以评估相对人、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公众对教育评估的期望为出发点,对评估参与者的诚信与诚实、评估活动的公正与准确、权威与利害,评估过程中的参与协商及舆情引导等进行详细论证,对社会系统性因素,如传统的信任文化及特点、教育规模与价值观多元等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我国教育评估在“去行政化”的转型过程中,人们对评估的期望正在发生变化,这直接促成教育评估公信力的信任结构变迁.影响要素的分析为教育评估公信力提升途径的探讨奠定基础.

再次,研究结合评估发展四阶段的划分,指出教育评估公信力的信任指向分别对应于测量、描述、判断、价值协商等层级,人们的普遍信任在教育评估“硬核”与“保护带”上存在着结构性的差异,研究还概括了威慑型公信力、批判型公信力,以及自致型公信力的关键特征及其效应.强调区分公信力层级结构及品质类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揭示公众普遍信任指向及信任标准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研究对评估公信力现象进行了历史及中外比较,还对评估公信力的双重面相,即普遍信任与广泛质疑共存之悖论状态进行了分析解释.伴随社会转型的持续推进,公众的质疑能力和舆论环境对评估公信力亦将产生影响.

教育评估与信任问题关联密切,本文论证了教育评估中的有限信任及其特征.基于人类才德的非完善性,教育评估中的有限信任是合理的,相比于充分信任与不信任具有比较优势.研究分析并揭示出评估实践中不信任与信任胶合共生这一实然状态,并对评估中信任关系的非对称性进行了概括,基于“办”之责任与自由,对教育的“管、评”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研究指出,教育及学术的公共属性要求管理主体履行底线意义上的监管职责,以保证教育教学及学术供给的基本水准.在“办”之资质得以确认的基础上,“管、评”分离,管理主体应致力于对教育评估公正秩序的维护上,严格限制行政权力对具体教育教学及学术活动的干预及控制.现阶段国内教育评估中“管、评”失衡,选拔评优评估供给过剩而认可保障性评估供给严重不足,以致于形成“善意”的摧残.评估公信力由信任与不信任共同驱动,不信任作为外部压力促压却并不必然促进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的改善,教育评估发展及其公信力的提升需要优化信任纾解不信任.这一思路有助于澄清公信力问题争论上的误区,同时认识和发现不信任之于公共治理的潜在价值,该部分的分析论证是本研究重要的观念及理论创新,也是对当前信任研究的重要补充.

最后,从范式转型与制度保障层面提出教育评估公信力提升的策略及途径.基于信任的优化与不信任的纾解及超越,研究从明确权责,规范评估公共权力,完善教育评估立法,形成评估法治体系;转变管理职能,强化监管维护良序;发展智库,提升评估专业能力,设定评估标准,改善评估信用水平;加强监督制衡,防范道德风险,创设诚信评估环境,增进*自觉;制定执行细则,公开评估信息,促进互动协商,引导舆情民意;建立健全释疑机制,如开放思想市场,善待批评质疑,增设风险论证,建立健全元评估机制等六大方面提出了我国教育评估公信力提升的策略建议.这些建议寄期望于为现实问题的探讨提供参考.

第五篇建筑类评职称论文范文格式:生态旅游区游憩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研究

生态旅游因强调以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而受到世人瞩目,发展极为迅速.武陵源国家风景名胜区(下称“武陵源”)和黄果树国家风景名胜区(下称“黄果树”)作为中国最早的国家级自然风景区,毋庸置疑是中‘国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典型代表.但两处风景区通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需求与游憩资源供给的矛盾日渐突出,由此究竟是加大开发力度满足市场需求还是限制其开发以保护游憩资源持续利用的疑问被提出.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对武陵源和黄果树游憩资源保护的经济价值进行分析评价,力图寻找到保障生态旅游区游憩资源开发与保护平衡发展的支撑点,并为政府制定开发与保护游憩资源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主要借鉴环境经济学或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将游憩资源的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部分.采用的评价方法则是依据TCM法和CVM法的经验模型,模型的理论基础为经济学中的马歇尔需求函数、Hicks的受补偿需求函数和支出函数.通过这些函数*量与效用的函数关系,建立推导消费者剩余价值(CS)、WTP值和WTA值的函数模型.

本研究推导模型所需的数据资料来源于对两处研究地的问卷调查、对当地旅游部门和企业的调查采访以及查阅相关权威部门公开的信息资料.调查手段则是根据试调查结果,采用投标支付卡格式设定投标值(包括WTP值和WTA值),并在WTP和WTA问卷中整合旅行费用法所需的信息资料.然后,在两处研究地,各分别发放2000份问卷调查表(WTP问卷各1000份,WTA问卷各1000份,其中整合后的TCM问卷各1000份).调查问卷获得的结果为武陵源回收WTP有效问卷800份,其中380人愿意支付(占47.5%),420人不愿意支付(0支付,占52.5%);WTA有效问卷726份;TCM有效问卷877份.黄果树回收WTP有效问卷931份,其中639人愿意支付(占68.6%),292人不愿意支付(0支付,占31.4%);WTA有效问卷943份;TCM有效问卷为924份.

本研究中,为提高数据资料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用多种分析技术方法,利用目前较先进的SPSS13.0和Eviews5.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首先,分别对各类有效问卷进行陈述性统计分析;然后,分别对个人属性与支付意愿、个人属性与赔偿意愿进行交叉分析.依据调查问卷格式的特点,选择平均值估计法、线性对数模型估计(最大似然函数)、线性方程、指数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作为推算WTP值、WTA值和CS值的计算模型.最后针对运用这些模型计算得到的值进行T检验,确定其中最合适的值作为两处研究地经济价值的评价值.在此基础上,将WTP值和WTA值与询问得到的门票价格和实际门票价格进行分析比较;对在门票价格中提取环保费用的询问比例与实际’比例进行分析比较.与此同时,将WTA值、WTP值分别与TCM值进行分析比较;将WTA值与WTP值互相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得到如下的主要结果.

(1)通过运用平均值估计、线性对数模型估计对武陵源、黄果树的支付意愿和赔偿意愿的期待值进行计算,其结果表明:武陵源游客WTP平均值在64.51~89.09元/人范围内,其中点平均值为76.8元/人;线性对数模型估计得到的WTP期待值为84.72元/人.全体游客WTA平均值在180.48-224.34元/人范围内,其中点平均值为202.13元/人;线性对数模型估计得到的WTA期待值为180.06元/人.黄果树WTP平均值在90.52-123.94元/人范围内,其中点平均值为107.2元/人.线性对数模型估计得到的WTP期待值为102.81元/人.游客WTA平均值在133.68~175.06元/人范围内,其中点平均值为156.37元/人.线性对数模型估计得到的WTA期待值为129.05元/人

(2)通过运用TCM法中的区域旅行费用法(ZTCM)推算武陵源和黄果树的消费者剩余价值,得到两处研究地的利用价值.推算过程中,应用三个不同回归模型,对旅游率与四种不同时间价值的总旅行费用进行回归,分别得到12个计算模型.利用该12个计算模型,推算得到武陵源的消费者剩余价值在115415.34-131232.48万元的范围内,黄果树的消费者剩余价值在62130.97-76998.73万元的范围内.

(3)通过设定在5%显著水平下的T检验,选取线性对数模型计算的结果作为汇总值.依据环境的公共物品特性确定两处研究地的WTA值作为非使用价值的评价值.通过T检验并依据多数先行研究所采用的时间价值,确定一元二次曲线方程模型、1/3时间价值计算得到的CS值,作为武陵源和黄果树消费者剩余价值的汇总值,即:119961.47万元和67533.78万元.这样,生态旅游区的总游憩经济价值等于总的实际旅行费用支出+总消费者剩余+WTA总值.其结果:武陵源的总游憩经济价值为348775.27万元;黄果树的总游憩经济价值为217458.5万元.

(4)分别通过对武陵源和黄果树的WTP值和WTA值相关变量的比较,发现两处研究地的WTP值更容易受到被调查者个人属性以及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相反WTA值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分别对武陵源和黄果树游客WTA与WTP值的比较,得到WTA/WTP比值为348、2.13、1.93、1.26,这些比值差接近于先行研究者研究结果的较低值.

(5)通过CVM法评价结果与TCM法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TCM值与WTP总值之比在4.11-9.72的范围内,TCM与WTA总值之比在2.41-4.11的范围内.因此,CVM法的评价结果特别是其中的WTP值有偏低的嫌疑.造成CVM法评价结果过低的原因,除受行为经济学分析的心理因素影响外,另有6个方面的因素.

因此,根据本研究的评价结果可以得出结论:(1)生态旅游区游憩资源的经济价值非常高,仅一年的评价值就可达数十亿元.(2)较多的0支付意愿,表明我国普通民众并未了解游憩资源的真实价值.因此,我国普通民众的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理论研究者有责任对大众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3)武陵源的WTA值为224.34元与实际门票价格相接近;黄果树的WTP值为90.52元和实际门票价格接近.由此可见,现有门票的实际价格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已经没有上涨的空间.(4)被调查者基本达成共识的一点,即被调查者均同意在门票费用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来保护环境,且该比例高于研究地实际提取的比例.因此,若能够真正实施按该比例提取环保费用的管理措施,则每年可获得数亿元的环保资金,这毫无疑问有利于生态旅游区开发和保护的平衡发展.(5)通过与先行研究的比较和统计分析方法的验证,表明本研究的中的WTP值、WTA值和TCM值的可信度较高.(6)两处研究地的WTP值、WTA值和TCM值表现出某些共同的特点,表明在我国实施该类研究方法具有推广应用的可行性.但在评价非使用价值时,应有别于国外的研究经验.因为仅用WTP值来评价我国生态旅游区游憩资源的经济价值,有低估该价值的可能性,这对我国游憩资源的永续利用带来不利的影响.故应依据我国的实情,采用WTA评价值代表其真实的支付意愿值对游憩资源资产进行评估.这样,将有利于正确评估我国生态旅游区游憩资源的经济价值,为建立生态补偿制度,为寻求开发与保护的平衡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①评价方法应用上的创新.综合运用CVM法的WTP值和WTA值与TCM法同时对评价区域进行评价,没有沿用国内以往单独使用某一种方法的某一种评估值对某一个区域进行评价;并通过经济学对消费者剩余价值的界定,将WTP值、WTA值、TCM值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②分析技术上的创新.研究中,应用统计学上的T值检验法,检验多个评价模型推算的结果在统计上有无差别,以确定最终汇总的评价值.③首次应用WTP值和WTA值与问卷调查获得的门票价格以及实际门票价格进行比较,从中获得现有门票价格存在的合理性.④问卷设计技术的创新.问卷设计中,设计了CVM法和TCM法两类方法所需要的信息内容,既节省时间和资金,又便于分析比较.⑤观念上的创新.根据分析的结果,建议使用WTA值代表人们的真实支付意愿值来评价游憩资源的经济价值.

主要论述了建筑类评职称论文范文相关参考文献文献.

建筑类评职称引用文献:

[1] 最新建筑类评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建筑类评职称参考文献有哪些
[2] 建筑类评职称论文提纲格式范本 建筑类评职称论文提纲怎样写
[3] 建筑类评职称论文摘要怎么写 建筑类评职称论文摘要范文参考
《建筑类评职称论文范文参考 建筑类评职称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建筑类评职称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