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怎么写 > 文章内容

通识教育论文范文 通识教育方面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8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通识教育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7

通识教育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一、回归常识,经典塑人文
  2. 二、回归本分,教师育“成人”
  3. 三、回归初心,高校培养“新人”

《从四个回归谈对通识教育的再认识》

本文是通识教育方面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跟回归和通识教育方面论文范本.

摘 要:通识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如今由于受高等教育功利性倾向的影响,具有非竞争性的通识教育在本科教育中被边缘化,面临发展危机,为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要求,迫切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基于此,在审视通识教育的内涵、作用和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从“四个回归”的维度,结合“四个回归”的要求,对通识教育进行了重新认识,并提出了通识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期为高校的通识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助力我国迈向教育强国行列.

关键词:四个回归;通识教育;高等教育

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上提出本科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将“四个回归”作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参照系”.通识教育践行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的理念,在人才培养中承担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养成健全人格、拓展科学思维方式、提升学习能力的责任,对于回答“钱学森之问”和“钱理群之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起着重要作用.而如今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下,高等通识教育被视为品位较高但花费也较高的高等教育,而且与就业市场需求的联系不紧密、“回报”不直接,因而在市场选择下日渐变成一种“小众教育”或被边缘化[1].在新时代为更好促进一流本科教育的发展,现结合“四个回归”对通识教育进行再审视和再认识.

一、回归常识,经典塑人文

不同国家和地区,通识教育的内涵界定有所不同.加州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发布的《21世纪的通识教育》中强调,通识教育是由一系列相互交叉的概念组成的,包括学生在接受学科训练前应该获得的基础性知识,包括写作技能、批判性思维、数学推理等,也包括承担公民和社会责任所需要的知识和思维[2].哈佛委员会在《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指出,通识教育并不是关于“一般”知识(如果有这样的知识的话)的空泛的教育;也不是普及教育意义上的针对所有人的教育.它指个教育中的—部分,该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3].中国港台地区通识教育是一种博雅教育,一种通才教育.《说文·言部》释“通”为“达”,曰:“通者,所以通天下之不通也.”如今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学文的不晓理工的,“全科”教师屈指可数,谓之“不通”.《说文·言部》释“识”为知也,曰:“识,懂也.”今天,受教育者在知行合一上表现欠佳,谓之“不识”.“通”是知的体现,“识”是行的体现,教育是二者的媒介,通识教育是指向全体受教育者的旨在培养“成才”且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的超越了经济发展中的功利主义教育的一种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有思想力、创新力、责任感的国家公民的一种教育,承担着教育作为一项全球共同利益的责任.

“常识”一词的英文是common sense(拉丁文sensus communis).“sense”在牛津詞典中解释一是,感觉,意识;二是,良好的判断,清醒的见识或是清醒的思维能力.从哲学的角度出发 ,常识普遍的被定义为:“理智正常的人通常所具有的、可以用判断或命题来表示的知识或信念.”回归常识,旨在教育让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回归育人根本,回归育德初衷;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引导学生砥砺前进,勇于担当,成为有信仰、有才华、有能力的实干家,更好地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目标服务.这一点与通识教育的“成才”价值观和非功利性特征异曲同工.就通识教育而言,回归常识就是要使通识教育回归高等教育体系的中心位置,发挥塑造学生人文的功能.

《德洛尔报告》中提出的学习的四大支柱特别是“学会做人”和“学会共处”这两大支柱正面临严重的威胁.而承担这两大支柱的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主要通过“以知识为本”的形式体现,课程内容、结构、形式单一,通识教育处于边缘位置;专业教育排斥通识教育, 使通识教育沦为为专业教育服务的“次等课程”,致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高等教育体系轻“常识”重“专业”,更多围绕“以何为生”为中心,忽略“为何而生”,教育结构出现“通识教育漂移”状况,科学研究与人文素养面临分离.维护和增强个人在其他人和自然面前的尊严、能力和福祉是21世纪教育的根本宗旨,新时代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强调*原则和价值观尤为重要,而21世纪所需的价值观流淌在数千年人类文明的文化传统中,包括祖先提倡的并被完好地保存于思想宝库中的道德观念以及真、善、美、正义和自由等,还包括蕴含在其他中外经典名著中的思想.回归常识,不是通识教育简单的回归经典,回归一些共识,而应是回归教育的育心之本,回归教育的育德初衷,回归教育的育人使命.

21世纪通识教育回归常识,主要通过重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鼓励和引导青年学生阅读中外优秀经典历史名著,汲取经典名著中的智慧与精华,与经典同行,与智者交流.回归常识,青年学生在阅读、思考、反思的过程中,要把握时代脉搏,坚定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科学理性和人文素养,拥有系统的思维体系和完备的知识体系;提高对人类文明多元性理解和对现代国际社会形势的认识能力,培养其21世纪所需要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物之盛的情操.雅思贝尔斯的哲学论也提到,默想的精神、彻底反省的能力、坦率的思想方式、对一切有意义事务的开放态度,这一切都不是可以直接教授的,而是藉着伟大的哲思的鼓舞陶冶出来的.

回归常识,是通识教育实现塑造大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正如纽曼在《大学的理想》所言,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阅读古典名著,通过阅读古典名著来培养未来绅士的心灵.基于对通识教育重要作用的认识,从2015年开始北大教务部推出一系列“通识教育核心课”,作为推进通识教育的前沿阵地,以期助力于培养“懂得社会,懂得自己,懂得中国,懂得世界”的北大青年.其价值在于:首先,着眼于以经典教育为核心构建全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夯实大学生的人文功底和个人素养,强化学生的经典意识、问题意识和生命意识,对厘清通识教育的本质内涵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4].其次,通识教育中增加中外优秀经典名著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人格.此外,名著课程将赋予不同的学生群体以共同的知识和价值观,以期不同种族、宗教、阶级的学生之间相互理解[5].最后,通识教育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理性,做到知行合一,全面促成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价值观.

二、回归本分,教师育“成人”

回归本分,教师履行自己的职责和践行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本分,在《辞海》中的解释为本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亦尊称为老师,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是学生的学习引路人、生活指导者,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后来把教学生知识的人称为“老师”,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学识渊博的学者借助一定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法》中第八条明确规定教师要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等方面全面发展.学生成为一名德才兼备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发挥作用.回归本分,不是教师简单以马列课程的形式向学生灌输思想,而是在教学和实践中,秉承“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将教学与育人结合,通过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最大幅度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增加值,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品行和创新思维,实现“成人”向“成才”的转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教书与育人在教师工作中没有得到较好的结合.常青,韩喜平(2019)对12所高校调查发现:大学生认为师德师风建设层面存在的问题是“重科研,轻教学”(61.2%)、“团队合作精神不强”(39.1%)、“育人意识淡薄,存在敷衍教学现象”(37.8%)、“学术不端的情况有发生(18.7%)”.[6]教书和育人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缺育人的教书仅能培养出聪明的学生,培养不出一个“智者”,培养出的是没有灵魂的“复制品”,成为“物质巨子、精神侏儒”.哈瑞·刘易斯在《失去灵魂的卓越》明确指出:“哈佛古老的通识教育理想已经有名无实,在卓越主义和市场名利的诱导之下,哈佛教育已经不再致力于解放人的思想和精神,其师生为职称升迁和就业市场而奋斗不断,但却找不到责任感和价值观的灵魂.”[7]无独有偶,安东尼·克龙曼在《教育终结:大学何以放弃对人生意义的追求》直言,“我亲眼目睹了人生意义的问题失去了其作为一门有条理的学术性教导学科的地位,并看到它被推向受专业敬仰的人文学科的边缘”.[8]可见,现如今在教师这一环节最普遍的现象是,教授从事过多的科研和校外咨询任务,以至于他们忽视教学和学习者的精神世界.总书记曾讲到: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对于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言,这份任务重点落在了通识教育老师的肩上.

德艺双馨和才华横溢的老师回归本分,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潜心教书育人,打破通识教育课程原有的界限使其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生如何读经典名著,如何培养辨别价值的能力,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如何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避免高等教育“政治论”对教师的影响,减少卡尔·马克思所谓的以“交易关系”为取向的现象[9],使教师成为通识教育的改革核心力量,高校要完善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的教师考核和选拔制度,创造“稳定感、安全感、持续感、平等感”的四感环境[10],营造通识教育之间互相交流的学术氛围.优秀的通识教育教师一方面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明确通识教育的目的、内涵、作用等;一方面回归课堂,和学生一起探讨经典名著背后的内涵,以更加全面、开放、包容、理解的态度看待历史、看待世界,实现与先贤智者的对话,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激发学生不断审视本我、自我和超我,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彰显“无我”的精神状态,指引学生不断探索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路径,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回归本分,是通识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通识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先明确高等教育“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为谁而立德树人”也就是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需要重新审视高等教育体系中通识教育的价值.通识教育的价值是否得以回归,教师是关键.回归本分,教师增强对通识教育本质和初衷的认识,回归课堂,履行教书和育人的使命,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使学生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落实通识教育培养人的任务,为国家的发展与建设提供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回归初心,高校培养“新人”

何为“时代新人”?要了解时代新人的精神内涵,首先要把握这个时代到底对年轻一代有什么期望与要求,有什么责任与使命.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表示,新人要“五有”,即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时代新人”教育部的文件中表述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从相关的论述中,“时代新人”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具有人文情怀与科学素养的综合素质维度、有理想和有担当的价值观念维度、担当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使命维度.“时代新人”是“社會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的体现和要求,是指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路上,具有爱国、诚信、奋斗、担当的价值观念,具有理想信念、明明德、渊博见识的综合素质,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开拓者与奉献者.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强调道德教育、修心炼己;提出唯有“以德治心”,才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方略;注重教人“知书达理”才算掌握了教育的要义[11].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成为劳动力,它还可以使人获得能够真正像一个人一样生活的丰富的精神世界.《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修订后的《高等教育法》关于高等教育任务的论述,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受教育者“社会责任感”提出了要求.这项培养社会责任感的任务,正是通识教育内涵的体现.回归初心,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热爱祖国、奋斗不息、追求真理、乐于奉献、充满活力的青年学生,才能培养出又红又专堪当大任的一代新人,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3]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李曼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0.

[4] 吴树勤.经典教育是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A].北京东方华光文化交流有限公司,2011:4.

[5][9] [美]博克.回归大学之道[M].侯定凯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2:263,153.

[6] 常青,韓喜平.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的协同机制构建——基于12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9,40(1):94-101.

[7] [美]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M].侯定凯,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6.

[8] A.T. Kronman. Education’s End: Why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e Given Up on the Meaning of Life[M]. New Hen: Yale University Press,2007:7.

[10] [美]克尔.大学之用[M].高铦,高戈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5.

[11] 郑永廷,林伯海.教书育人规律及其遵循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6):3-8.

[12] 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1997,(4):16-19

[13] 张明强.大学通识教育与中国文化共同体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6-9.

[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33.

[15] 潘懋元,贺祖斌.关于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对话[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2):34-38.

[16] 徐岚.基于经典阅读的通识教育——以东西方两所推行核心文本课程的高校为例[J].复旦教育论坛,2016,14(1):31-37.

[17] 林琳.新时代大学通识教育的新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8,(2):55-57.

上文评论:这篇文章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回归和通识教育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通识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通识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通识教育引用文献:

[1] 通识教育论文选题范文 通识教育论文标题怎样定
[2] 通识教育方面论文参考文献 哪里有通识教育参考文献
[3] 通识教育论文大纲格式范文 通识教育论文提纲怎么写
《通识教育论文范文 通识教育方面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8000字》word下载【免费】
通识教育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