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世界文学论文范文参考 世界文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世界文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8

世界文学论文范文

世界文学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世界文学论文范文参考:莫言的世界和世界的莫言
  2. 第二篇世界文学论文样文:世界文学视域中的朗费罗诗歌研究
  3. 第三篇世界文学论文范文模板: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
  4. 第四篇世界文学论文范例:“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
  5. 第五篇世界文学论文范文格式: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小说在美国的译介与传播

★100篇免费优秀的关于世界文学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作为世界文学方面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参考的免费论文范例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世界文学论文范文参考:莫言的世界和世界的莫言

本文主要论述莫言文学发展轨迹中的传统性因素、世界性因素,以及莫言写作在世界文学架构下的中国式小说写作经验与世界作家的互动.唐传奇、史传传统与话本等传统性因素的影响,使莫言小说具有中国式写作风格.而在梳理莫言写作的路径中可见,莫言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同时也受到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从早期的模仿,到之后的成熟,莫言写作中借鉴与移用了诸多外国文学的元素,意味着莫言写作的世界性因素始终贯彻其文学活动.莫言文学世界的敞开,主要受到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文本”和“文学性”转向、以及对结构艺术的现代追求影响.莫言文学创作成熟之时,也是莫言创作与世界对话的开始,作家间的对话主要关注在文学创作内部的叙事美学、现代小说技巧多元融合.莫言写作在向传统回归中,寻到中国小说写作的文化源头,而又融合了世界性因素的写作技巧,莫言小说创作对于世界文学的贡献在于彰显独特的中国式写作经验.

全文共分为三篇.第一篇讨论莫言写作的传统性因素,主要讨论唐传奇、史传传统和话本小说的影响.第一章分析唐传奇注重“奇趣”的特色如何影响到莫言写作,并使其小说具有强烈的可读性.其中辨析了唐传奇与魔幻现实主义在莫言写作中究竟孰轻孰重?第二章分析“史”+“传”的传统写作如何影响到莫言对历史、传奇小说的写作.第三章分析话本小说如何影响了莫言“诉说就是一切”的写作观,从中理解莫言写作的“讲故事”风格,以及莫言为何将写作定位为“作为老百姓的写作”.

中篇讨论莫言写作的世界性因素.莫言创作在西方思潮影响下的觉醒.敞开的文学语境,使莫言的小说创作在更广阔的空间得以舒展.第一章探讨非理性主义思潮介入莫言创作中,解构理性的逻辑意义,追求散乱无序的真实,意识流手法、感觉入文、形象感、画面感、特写镜头的运用在艺术表现上呼应了作家对真实的理解.第二章从文本间隙入手,探讨莫言如何在文学自觉过程中表现人性、表现文学本体,试图解构与颠覆宏大叙事,深化人性普遍意义.第三章探讨结构艺术的现代追求,关注叙述空间、叙述风格和叙事时间,以及小说真实性、说服力等文本内部问题的对艺术的深化.

下篇主要从世界文学的维度,探讨莫言写作在文学内部意义上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世界作家的对话.第一章探讨福克纳与莫言的对话,种的退化与断根之感引出回归原始生命的*;第二章探讨大江健三郎《小说的方法》提出的想象力与莫言写作激活的想象力的相互印证;第三章探讨莫言写作中所彰显出的多义性、复调、狂欢化的实践对巴赫金理论的对流.

本文以莫言研究的个案,试图讨论中国式写作经验在世界文学中提供的独特的文学脉络,继而为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关系的深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二篇世界文学论文样文:世界文学视域中的朗费罗诗歌研究

朗费罗,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最重要的集大成者之一,戏剧家、翻译家、旅行作家,新英格兰文学的翘楚,是“世界文学”与彼时新兴的美国本土文学联结的枢纽.朗费罗的诗尚道崇德,辞畅意达、韵律优美,乐湛民心,因缘际会成为中国现代“新文学”界所传习的首批西方资源之一.本文在世界文学的视域中审视探究朗费罗诗歌的踪迹及其(在美国)境内外的影响流布,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效用.论文由八部分组成.绪论回顾了本选题中西研究现状的同时,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意义等.第一章阐述了朗费罗诗歌理论与他的民族文学观、世界文学观.朗费罗“以诗论诗”,遍历诗歌创作论的各个侧面,为美国诗学建构贡献自己个性化的尝试.朗费罗的方法与目标形成了文体回环的意趣,既秉承了欧洲文化诗学的传统也具有中国诗论的言路.其次,笔者讨论朗费罗的诗歌艺术,它涵盖了朗费罗诗歌的文体、意象、风格、技巧等,再次,本章还讨论了朗费罗诗歌理论中的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观,他提出“文学民族化,但是世界化更好”的观点超越其时代与文化语境,具有前瞻性.第二章聚焦于朗费罗诗歌创作与欧洲文学的渊源.欧洲文学是朗费罗诗歌理论与创作成熟的宏阔背景.笔者主要讨论了古罗马的贺拉斯、意大利的但丁、德国的歌德以及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对朗费罗诗歌创作的影响.第三章阐释朗费罗诗歌经典化及其在美国的影响.美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美国文学史家对朗费罗的完美书写积极推动朗费罗的声誉在美国的流布.在世界文学视野下研究朗费罗,朗费罗是欧洲文学传统的集大成者,其后又成为美国后继文学发展的源泉之一:狄金森、惠特曼、弗罗斯特、海明威、福克纳、薇拉·,凯瑟等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朗费罗诗歌传统的熏染.第四章研究朗费罗诗歌在中国的影响,主要研究郭沫若、赵萝蕤、胡适、穆旦等对朗费罗诗歌的译介.论文认为中国现代文学有很强大的外源性,世界文学共同体中不同的“他者”为中国文学提供了必要的镜像,中国文学也以自己的审美先行结构主动选择、撷取世界文学的因子,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繁荣发展.第五章探讨朗费罗与中国文学的双向形塑.笔者讨论了朗费罗诗歌创作中的中国题材以及他对中国的乌托邦想象.朗费罗的形象建构是通过中国文学史家、作家、翻译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他的“君子”形象契合中国儒家思想的内涵.论文以吴宓对朗费罗《伊凡吉琳》作品中形象的改编为个案研究探讨中国文学如何完成对朗费罗诗歌的形象塑造.第六章研究朗费罗诗歌在新世纪世界文学接受史中的地位涨落与未来的展望.论文从世界文学的视野探析了“矮化朗费罗之战”去经典化因由,寻找不同时期朗费罗接受效果变迁的源流.当下的世界诗坛依然需要借鉴朗费罗诗歌传统,构建多元而可持续的文学图景,从而引导当代诗歌在创新的焦虑与守成的持重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论文结语指出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后续研究设想.本论文的主要结论有:1.朗费罗汲取欧洲文学、亚洲文学的精髓,体现一种新理性精神:尊重他者、兼容并包、开放实践、确立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在世界文学背景下,探究朗费罗的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共生与互动关系,有助于为中国文学从边缘文学走进主流文学提供一个新的参照系.2.从世界文学新建构的学术史背景出发,论文发现正是朗费罗文学世界性因素使他走出美国,走向世界.他的双向建构既包含对世界性因素互文性吸收,也包含了朗费罗对外部现实世界的反馈.朗费罗是世界文学时间轴上的重要节点,既是先前世界的结果,又是随后世界的原因.3.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审视朗费罗,这位美国作家的形象必然产生“同情”的效果:既是一位友好的美国绅士也兼具中国文化品质的君子.4.当下的世界诗坛需要朗费罗诗歌传统来校验诗歌的创新的方向.写作在根本上是为世界守成.世界文学敬奉普遍的人性,只有超越个体生命的意义的作品才能获得世界文学的声誉.朗费罗诗学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和形式在21世纪测绘与构建新的世界文学图景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特征点”之一.

第三篇世界文学论文范文模板: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

翻译文学是以译作形式存在于目标语文学中的一种特殊文学类型,对于目标语文化和文学的现代性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在中西翻译史上都得到过证实.国内对于翻译文学的研究范式大致经历了承认翻译文学的地位和作用、编写并描述翻译文学史,到目前在译介学或翻译文化学派等理论框架下探讨翻译文学在目标语语境里的选择、生产、传播、接受受到了哪些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本文试图借鉴生态学整体系统的研究范式,归结与杂合翻译文学研究的几种常用范式与视角,不仅宏观上对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十七年”、“*”与“转型期”进行历史的、功能的考察,更重要的是从微观的层面探讨当代不同历史语境里翻译文学的主体间关系、主体活动与其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学原理出发反思如何围绕生态环境和主体间关系两方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翻译文学生态系统.

首先,本文根据多元系统理论、翻译文化学派(主要是操控学派)、生态翻译学等研究成果,将翻译文学整体视为文学多元系统下的一个子文学生态系统,其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本土文学的发展情况、意识形态、话语权力、诗学、审美需求等各种环境因子,而系统内部则是由创作者、赞助人、译者、接受者、评论者等几大主体构成.翻译文学与其外部环境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是一种互动关系,且不同时期翻译文学的发生都受到特定时代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按照佐哈尔文学多元系统理论中翻译文学处于中心或边缘位置的条件以及勒菲弗尔关于文学翻译受到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等几大操控因素的论述,“十七年”时期中国当代翻译文学,随着当代新文学的形成和成形,从文学系统中心向边缘进行运动,并且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色和高度选择性,是主流意识形态基本操控的过程.“*”时期,中国当代文学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流文学已占据文学系统中心,主流意识形态对其他意识形态的文学和文化采取了强烈的排斥和批判态度.文学翻译已经翻译完全服务于同期的政治使命,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层赞助人对诗学权力话语的操控达到了极端的状态.翻译文学处于文学系统的边缘位置,文学异质形式难以融入本土文学中,翻译文学几乎没有空间.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新时期文学转型并且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心附近游离,整个主流意识形态对给与了其他意识形态及“专业人士”更多的诗学话语权和自由性,宽松的文艺政策使得翻译文学的发展有了更多的空间.

其次,本文运用史学描述和个案实例对中国当代“十七年”、“*”和“转型期”(新时期)等三大不同时期的翻译文学形态、主体间关系、主体活动以及相应的生态环境因素进行梳理.在论述过程中,本文以国内一份较有影响力的翻译文学期刊《世界文学》(前身为《译文》)为实例,从点到面对当代三大不同时期翻译文学的主体间关系和主体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历史社会语境中,由于主流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主体间关系也相应改变,翻译文学主体们在翻译选材、翻译动机、策略运用、作品传播和接受评论等活动中所体现的主体身份和主体性也各具特点,最终使得翻译文学整个系统的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也有所差异.

“十七年”时期的翻译文学作品以“服务政治”为主要选材标准,译介了大量的俄苏现实主义文学,东欧、亚非拉等社会主义盟友国家作品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古典主义作品和“进步”、“革命”作家作品.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赞助人地位过分突出,翻译选材、翻译策略、翻译作品主题、读者的接受、翻译作品的评论都有明确的“为政治服务”导向且要接受“赞助人”的监督和管理.翻译文学系统主体间关系中赞助人成为了中心:赞助人决定翻译作品的来源和翻译作品的主题,赞助人规定译者的文本解读和翻译策略,赞助人规定谁作为评论者,并规定读者的解读视角.“*”时期文学翻译的政治功利性达到极端,翻译文学成为禁区,只有少量作品作为政治批判使用而“内部”发行.“*”时期,由于主流意识形态对诗学话语权的极致操控,外来过强的政治环境因素破坏了整个翻译文学系统的文学本体审美功能,所有的主体身份模糊.曾经作为低层赞助人的期刊编辑、编委、出版社等的话语权也被更高级别的赞助人剥夺和噤声,其他主体的主体性也越来越模糊:译者几乎没有了自己作为译者的身份,不同层次的赞助人身份也纷纷消失,读者与专业评论人士的独立话语难觅,评论带有浓厚的政治批判色彩.20世纪80-90年代,由于文学与文学转型形成了一些文化和文学空白,需要吸收新的异质元素来填补,翻译文学也开始逐渐减少向政治意识形态等的绝对靠拢,选材不再只从政治需要考虑,更多是出于多元化的文学需求考虑.20世纪80-90年代新时期的“转型”期里,随着主流意识形态更多地释放诗学话语权,文学作品的译介也更多是为了满足文化交流和审美需求.翻译文学系统的主体间关系则突出在译者和读者的地位,他们开始从“透明”和“隐形”中走出来,更自由地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译者的自身审美意识、译者的选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灵活的翻译策略和技巧、译者的翻译动机等得到更多关注.读者作为翻译文学接受的主

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以《世界文学》期刊为例I V体和译作价值也体现在他们对于作品的多元化的阐释和解读、对于文本意义“延异”的积极探寻.

最后,本文由生态学的一些原理出发对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的演替进行了一些生态反思,认为将来新的环境下翻译文学生态系统长远可持续发展在于保持较平衡稳定的外部环境以及和谐共生的主体间关系.翻译文学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生态环境需容许翻译文学作品形式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尽量减少某些社会环境因素的过度干扰,完善丰富翻译文学系统各种功能,和谐共生的主体间关系意味着翻译文学系统的主体主动适应性选择,主体之间交互式平等对话形成交互式主体间性,从而更好地行使主体的主体身份与主体性.

总之,本文置中国当代翻译文学于翻译文学于生态系统中进行整体的、综合的研究,归结一些相关的翻译文学研究,期待对翻译文学的本体理论系统建构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本文对当代中国翻译文学系统主体间关系进行的生态分析也是全球化、商业化等环境下文学翻译新主体身份与主体关系的一种*性反思.

第四篇世界文学论文范例:“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

歌德的“世界文学”打开了一个蕴含众多可能性的场域,影响研究范式与平行研究范式是之前探索这个场域的两个已有的范式,前者可以说是从影响实证关系出发探讨国别文学的相对价值,而后者则是以美学共通性为目的试图找出文学的普适性形式.两种范式其实回答的是同样一个问题即如何使“民族”的成为“世界”的,使历时的价值在共时的层面得到体现.正是以同一个问题为前提,本论文在“世界性因素”理论的启示下,试图建立起新的研究模式即在高于国别文学的“世界文学”视域参照下进行国别文学的“比较”研究.这一研究模式的特点在于通过将价值评判体系置于一个更高的“区间”,进行一种“对话式”的,即参与各方基于平等地位上的价值探讨,这是本论文的整体指导思想.

世界文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世界文学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8000字学院学士论文、3000字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世界文学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世界文学论文范文选题

论文分为导论、正文及结语三个部分.导论阐明了为什么会进行这项研究,即是面对20世纪日益纷繁复杂的中外文学、文化间的关系,如何才能更有成效地进行把握与研究,以及对研究对象选取的说明,并概览整体论文结构.


https://www.mbalunwen.net/lunwendaquan/088745.html

正文部分对两位中日现代文学代表作家大江健三郎和高行健作品的文学研究,将被置于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现代进程中进行探讨.因为正是通过中日两国的“现代性”问题的凸现,两国文化传统的“异质性”才能够在高于两国的视域中体现出“互补”的特性,而这些“异质性”与“互补性”正是通过探讨大江与高行健反思各自“现代性”问题所形成的独特文学形式与文体特征反映出来的.

第一章中日两国的“自然”释义变迁,体现出文学中“观看方式”的变革,构成了探讨中日两国“现代性”问题的入口.",Nature",在进入中日语境时,两种语境中的“自然”释义既与之相区分,又因释义而产生了向对方发展的逻辑,而大江与高行健的“自然”风格也保持了各自起源上的特性.

第二章从大江与高行健对于两个具体的语境即“二战”与“*”的反思入手,探讨各自是如何返回到中日“现代性”起源上重新认识构成“主体”的“自我”,并通过这样的反思将“他者”的问题纳入自身.

第三章探讨的是“文体”的问题即大江和高行健是如何在自身文化中的语言成规中进行选择形成自身基于“现代性”的表达方式.

第四章通过两者对各自新时期的“异化”问题的探讨,来看两位作家是如何通过“疯狂”主题和对一系列离群怪人的塑造,反思各自现代文学自起源上的“不具”,并在与“世界”发生联系的命题下构成互识.

第五章从两位作家对于“无意识”领域的重新认识,来看两者如何反思在文化的现代性入口被掩盖的一个领域即“无意识”与“意识”之间,形成对现代“主——客两分图式”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与更大现代语境的汇通.

第六章进入到对于“历史”的反思,两位作家都通过自己所构想的新的“历史”构架来解构各自预设的传统历史结构,以此来批判现实并表现出对于“未来”的期待.而两者对于历史的构想中亦包含了两种文化在“异质”上达成“对话”出发点.

在对大江健三郎与高行健的研究中,从中日文化的“异质性”出发,却在两者对于“现代性”问题的认识中形成了“互补”,证明了笔者一开始所提出的通过在一个高于不同文化语境的“视域”对来自不同文化语境的价值进行探讨,却在更大的一个“关联域”中得以统一的理念.正是在对如何在越来越具有民族自身特质的研究实践中,找到一条以“世界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具备可行性的道路,使“世界性因素”理论成为在“世界文学”视域下开展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一种新的理念与方法.

第五篇世界文学论文范文格式: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小说在美国的译介与传播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美国读者市场一直处于边缘化生存状态.这种现状固然与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领先地位导致的国民骄傲心理有关,也与美国读者的阅读偏好、诗学观念、价值取向、民族性格有关.对于中国现当代小说在美国的译介与接受,尤其是美国读者市场研究,目前尚无系统深入的探讨.这是本文致力于研究的内容.

本文第一章介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美国的接受环境.以《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作家、作品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从美国记者、社论撰稿人的视阈为观察点,根据报道的角度,内容、态度,还原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在美国的接受环境.通过整理曾获得关注的作家、作品,了解美国读者对中国文学现有的知识;根据畅销书书评栏目介绍的作品来考察哪些华人作品曾在美国产生影响力及其在塑造中国及中国文学形象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以此窥测大众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印象,厘清中国文学在美国译介与传播的历史脉络,探寻这些历史资料对于中国文学进入美国读者市场的启示.此外,根据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阅读人口研究报告及Harris报告,总结了美国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情况及偏爱的文学类型,并从美国读者及出版社对翻译文学的态度、读者的阅读趣味,初步分析中国文学在美国边缘化的原因.

第二章侧重分析了中国当代文学在美国文学场域传播时所涉及的各种客观关系.从文学生产者和传播者的角度回顾并评价了中国官方机构、学术机构、民间机构、英美出版社及译者译介中国文学的努力,分析了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传播效果.此外还梳理、评述了美国汉学家对传播中国现当代文学所作的贡献,包括翻译、教学、研究、文学史及文学选集的编撰等.

第三章讨论影响中国当代文学在美国传播的因素,包括文化、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读者等因素.文学作品域外接受的实际情况表明,译著所造成的文化影响,并不取决于原著或译著本身,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接受国的文化环境的影响.本章以《上海生与死》和《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为个案分析,揭示*回忆录在美国畅销的多方面原因,既涉及政治、宗教、诗学因素,也包含读者阅读心理、出版商、主流媒介、文艺界及学术界的推荐与宣传.根据中西诗学差异,围绕《狼图腾》改写所体现的出版社及译者对可读性的追求,笔者从翻译理论(功能学派、文化学派、多元系统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论证了翻译过程中跨文化改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改写的原则和尺度.

基于前三章的研究结论,第四章探讨了在全球化和消费时代的双重语境下,中国文学如何跻身世界文学、如何提升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的问题.我们认为拥有世界读者是世界小说的一个评判标准,因此世界小说具有可读性和普世性两个参照标准.在此基础上,笔者对世界小说的其它特质,比如民族性和普世性的结合、小说内容与世界读者的相关性、作者的国际化视野与写作方式等方面倾注了思考,提出唯有走出文化政治的藩篱,尊重接受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开放的心态包容、鼓励文化创造,中国当代文学才能以全新的形象走向世界.

关于免费世界文学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

世界文学引用文献:

[1]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面论文选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论文题目怎样取
[2] 最新世界文学论文选题参考 世界文学专业论文题目如何拟
[3] 世界文学名著论文选题推荐 世界文学名著论文题目如何定
《世界文学论文范文参考 世界文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世界文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