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怎么写 > 文章内容

村民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民族团结和民生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2万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民族团结和民生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2

民族团结和民生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一)以建强党组织并发挥作用为基础
  2. (二)以提升村民科学文化素养为关键
  3. (三)以发展村寨经济改善民生为根本
  4. (一)做乡村振兴模范,打造帕峦新面貌
  5. (二)做脱贫攻坚模范,创造群众新生活
  6. (三)做民族文化模范,构筑精神新高地
  7. (五)做党员干部模范,塑造组织新形象

《芒市帕峦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实践和模式调查》

本文是关于民族团结和民生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跟村民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云南省芒市帕峦村是多民族杂居村寨的典型代表,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分析该村情况可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村级组织功能发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传承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帕峦村的建设模式,对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的良性互动机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云南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2015年1月和2020年1月,总书记两赴云南考察,提出云南要努力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恒久保持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繁荣稳定,是对云南的顶层设计和建瓴之策,也是理论界和实践中探讨的热点问题.为了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示范村的建设情况,提炼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村级模式,2020年7月下旬,课题组一行深入帕峦村,并走访了州、县两级民族宗教部门,镇政府、村委会等机构,通过实地走访、个别访谈、查阅资料、发放问卷等方式开展了调研.

调研点基本情况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一个集“边疆、边境、边民”三位一体的民族地区,脍炙人口的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让德宏声名远扬.在德宏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帕峦村.帕峦村位于德宏州州府芒市遮放镇,位于遮放镇坝尾,隶属嘎中村委会,国土面积1.12平方公里,距镇政府17公里,320国道贯穿全村.

“帕峦”在傣语和景颇语中都是在一个小山包上建有村寨的意思,[1]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杂居村寨,共有49户244人,世居民族以景颇族、傣族为主.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57亩,其中:水田520亩,旱地237亩,林地803亩.主要种植品种有水稻、烤烟、甘蔗、橡胶等,同时还兼种四季豆、辣椒、甜脆玉米、咖啡等经济作物.2012年以前,帕峦村还是一个不起眼的落后村寨,农民人均收入也很低.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如今,帕峦村在发展生产、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族团结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帕峦村,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各民族不管哪家有大事小情,大家齐帮忙.几乎所有人都是逢节一起过、一起乐,不分民族,不分彼此.[2]各民族亲如一家,大家团结互助、共同奋进,构成了一幅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美丽画卷.

帕峦村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主要做法

随着德宏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深入推进,帕峦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2019年实现了所有少数民族贫困户全部脱贫.取得的成果,离不开党和政府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高度重视,更离不开各民族同胞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不懈努力.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帕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建强党组织并发挥作用为基础

帕峦村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领导,让党旗在边疆民族地区高高飘扬.目前,帕峦村设党支部1个,党员15人,村干部5人.一是成立创建工作机构,明确任务职责.成立以村党支部和村两委成员参加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细化工作网格,落实到户到人.二是对党员干部开展理论教育.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省委重要会议精神和大政方针政策.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扫黑除恶、平安村寨建设等内容,广泛开展《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三是制定出台《村规民约》.把现代规范和传统知识相结合,制定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又贴近民族地区风俗习惯,村民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村规民约,逐步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

(二)以提升村民科学文化素养为关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帕峦村立足村情民情,采取多项措施,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村民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文化和道德素养.一是开展经常性教育.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宗教政策、基本道德规范、卫生健康常识教育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教育.利用村前寨后的横幅、标语、板报、广播、墙体、宣传栏等多种宣传手段来提高村民的法治水平及社会公德意识,同时结合星级文明户、民族团结户、五好家庭等群众性评比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和广场集体活动,以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把思想观念统一到民族团结一家亲、凝心聚力促经济上来,使各族村民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实现民族团结,树立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二是普及科学知识教育.帕峦村从培育技能型、管理型、知识型村民入手,组织村民进行蔬菜、甘蔗种植培训.通过教育培训,村民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劳动实用技能不断加强,造就了一批讲文明、明事理、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村民.三是加大青少年受教育的力度,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帕峦村重视民族教育发展,深知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村寨的未来.2016年实现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和适龄少年入学率100%的目标,各项指标均达到两基标准要求.

(三)以发展村寨经济改善民生为根本

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基础,也是维护少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条件.帕峦村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注重发展村域民族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此,帕峦村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在抓好传统农业工作,做好春耕、秋种生产,确保全村粮食产量稳定的同时,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引进了高品质水稻、烤烟、甘蔗、橡胶等项目,同时还兼种四季豆、辣椒、甜脆玉米、咖啡等经济作物.對于一些“能闯、敢闯、不得不闯”的村民,把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推进自然条件差、增收潜力小的村民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进一步增强群众增收致富和闯市场的本领,实现增收目标.

(四)以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为保障

一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道路硬化和危房改造工作,切实改善人居环境.2016年以来,帕峦村立足于村情实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全村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寨面貌扮靓了祖国西南边疆.在安排确定改造对象时,村民处处谦让,形成了共识,优先改造最急需、最危险的房屋,解决最困难的群众和最亟待改善的基本居住环境.全村完成了连户路硬化47户1500米和农村危房改造11户,人居环境大为改善.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助推和谐社会进程.做好困难群众和农村低保困难补助的发放等惠民工作,切实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大力推广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力度,完成参保人数.村内电力设施较完善,电力供给基本有保障.村村通、户户通卫星电视覆盖率100%,村内移动通讯普及较好,基本实现全村覆盖.让全村各族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共享了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视域下的帕峦现象

“在帕峦村,各民族亲如一家人,各民族之间几乎没有发生过矛盾”,芒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排木崩告诉笔者的这句话也在调研中得到了印证.当课题组一行来到帕峦村文化活动室,一幅由傣族与景颇族特有的民族图腾相融形成的长条图腾,凝聚着帕峦人民同心同德的智慧和团结精神.调研中发现,平日村里举办的一些活动,也都在此进行.此外,一些宗教活动、仪式会在大力神山下的奘房内进行,奘房是佛教徒出家修行的地方.问卷显示,只要有节日庆典活动,村民几乎都会自发前来参加.在帕峦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信仰的各族村民,在一个共同目标之下,紧紧团结在一起.

景颇族村长何勒堆不光会说景颇语,还会说一口流利、地道的傣语.他的母亲保留着景颇族最原始的织布技艺,为浓厚的民风增添了不少的民俗色彩;他的妻子并非景颇族,而是来自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两人因在外打工相识结缘,结成姻亲,构成了不同民族间的通婚现象.在村里,两人不是惟一一对反映通婚现象的夫妻,还有不少类似组建的家庭.新的民族成分产生更多是源于人口的流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据问卷统计,一个家庭中有两种民族成员的占16户,三种民族成员的占4户,三种以上的占7户.不同民族的男女结为夫妻时,都会充分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也都会尊重对方民族的结婚习俗.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民族间的交流与发展.村民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掌握,随着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会说两种及两种语言以上的人数占比为91%.

“帕峦现象”随着2008年在帕峦村口落碑的“新农村:民族团结和谐示范村”而生根,碑上刻画着帕峦民族团结进步路上走过的十多年历程.如今,帕峦民族团结已逐步超越了民族、语言、文化、宗教等范畴,成为“双手共力”的命运共同体.

启示及建议

民族工作千条万条,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是第一条.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事业对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模范引领作用.要让模范精神散发持久魅力,就要讲好模范的故事.[3]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让各族群众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帕峦不光孕育了亲如一家的民族团结精神,还始终坚持把经典当家训,把历史当家书,把团结当家事.笔者认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永远在路上.

(一)做乡村振兴模范,打造帕峦新面貌

昔日具有民族特色的帕峦村逐渐革新,如今村里有平坦干净的水泥路和矗立在菠萝蜜树下的一栋栋新楼房.村容村貌上,帕峦村一边跟随新时代解放思想,一边实事求是,与时代互补而不跨界.建设上,既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机遇,又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多向升级.重点抓好特色民居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构建民族良好生态宜居环境等,努力让少数民族村寨美起来、强起来、富起来.[4]在人文上,挖掘民族歌舞剧等资源,发展地方特色的大力山神文化,推动人文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经济上,依托帕峦独具橡胶、烤烟、甘蔗、咖啡等优质热带作物,打造一批帕峦农产品品牌,实现“一村一品”多元化.在生态上,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厕所、垃圾、村容村貌“三大革命”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推进民族和谐稳定、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二)做脱贫攻坚模范,创造群众新生活

总书记指出,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帕峦不仅要秉持着对原有成果持有成之惟坚、倍加珍惜的精神,同时也要饱含对未来事物持有勇于实践、临难不避的精神,达到“新”和“旧”相互改革,相互发展,相互彰显的有效衔接.在脱贫攻坚业已告一段落的基础上,继续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农业、林业、渔业上精成一门,实现特色优势产业,突出绿色健康和生态环保理念,达到质量安全农产品的要求,依托电商开展对外宣传和带动.夯实民族地方经济,特别是要有效链接起新技术和新平台,为培育新经济发展赋新能.

(三)做民族文化模范,构筑精神新高地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也是构成民族的核心要素.民族文化的传承则是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5]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实现民族文化价值就要和其他文化相互结合,丰富文化内涵,展现文化特色,使文化鲜明,这也是新时期传承文化的方式之一.如打造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民族文化艺术长廊,开展乡村理由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实施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不断加强和重视文化组合、文化整合、文化包装和文化传播四个方面.將优秀民族歌舞文化进行包装整合,适时进行推广.把民族传统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产业化开发,借助融媒体技术向外宣传推广,把“帕峦”这个名字叫响,让外地人心向往,让本地人能自豪,把民族文化打造成为帕峦的新名片、新特色和精神民族新高地.

(四)做民族教育模范,提升村民新品质

教育不仅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起步晚、基础差、欠账多.据问卷统计,帕峦村村民学历普遍偏低,最高学历是高中,初中学历14人,小学学历15人,小学以下15人.因此,要充分发挥教育形式多样的优势,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村民开展继续教育,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要求,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整体素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力度,加快文化教育和文化场所建设,合理推进帕峦教育资源整合,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鼓励村民走出去,通过实践锻炼获取新知识,打开新视野,待归来时满载新知识.

(五)做党员干部模范,塑造组织新形象

近年来,帕峦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標,“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意识已经融入各族人民的血脉之中.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落脚点在基层干部和党支部的引领带动.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强化职责担当和责任意识,抓常、抓细、抓严民族团结工作,将党的主张宣传好、党的政策落实好、党的关怀传递好,是基层党员干部的重要任务和光荣使命.要把村党支部作为党联系群众的堡垒和阵地,把党员干部作为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让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民族心向党,凝聚起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一家人,过日子——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报告[Z].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7:142.

[2]江仕敏.同气连枝共生荣——解码芒市民族团结“帕峦现象”[J].创造,2012(10):52-53.

[3]庄勤早,李永政.发挥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N].中国民族报,2020-04-14(05).

[4]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0-16.

[5]王鹏升,胡吉云.关于打造海发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升级版的调研报告[J].理论与当代,2017(2):20-22.

作者简介

鲁昆洪 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培训部主任、讲师,加拿大兰加拉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民族理论与政策

瞿建宏 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秘书学专业学生

叶 灵 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秘书学专业学生

综上而言,这篇文章为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村民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的毕业生以及可作为关于民族团结和民生论文开题报告和相关职称论文课题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民族团结和民生引用文献:

[1] 村民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民族团结和民生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2万字
[2] 民族团结论文范文 民族团结有关论文范文例文3000字
[3] 民族团结论文范文 关于民族团结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2万字
《村民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民族团结和民生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2万字》word下载【免费】
民族团结和民生相关论文范文资料